秦王政七年。

沒有援兵的情況下,魏國不得不向秦國談和,並且魏王下令,絞滅了大批農家門人,迫使農家潛藏行跡,不敢露頭。

同時魏向秦獻麗邑,這才換來和平,但此刻魏國國都大梁已是秦國囊中之物,上下已經被包圍,秦國好像蛇口一般張開,而大梁就在口中,只要合上就能吞下。

不過嬴政也答應了魏國的求和,不再進攻魏國,反而任蒙武為內史,任命王翦為將,王賁、楊端和為副將,進攻趙國,取闕與等九城。

剛得知蒙驁死訊不久,趙國便失去九城,這給了趙偃當頭一棒。

“蒙驁都死了,秦國竟然還不知收斂,攻我趙國,果然狼子野心不滅。”

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趙偃頓時大怒,任扈輒(huzhe)為將,領兵十萬與秦國對決。

這一戰,遇上了秦國現存唯一的上將軍王齕,王齕大敗趙軍,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攻取趙國的平陽與武城。

而打下平陽與武城,則是將趙、魏兩國徹底從中分開,平陽距離邯鄲的直線距離不足百里,中間隔著兩條河以及趙長城,趙國國都幾乎暴露在秦軍眼下。

此戰一出,立即嚇到了趙國,有當初武安君白起之威風。

同作為昔日白起副將,王齕自然也是毫不手軟。

一戰損失十萬,趙國朝野赫然,人心惶惶。

這時趙偃終於任命鎮守代郡,防禦匈奴的李牧為將。

李牧的能力趙偃一直清楚嗎,只是李牧一直與趙侑交好,因此趙偃一直心存忌憚,但如今秦國大兵壓境,他也顧不得了,只能調動李牧為統帥。

當年,秦軍兵敗,退守城邑。

戰事落下帷幕,天下迎來短暫和平。

王齕回朝,連晉兩級,同樣成為繼蒙驁之後的少上造,也是目前唯一活著的少上造,秦國唯一上將軍。

……

咸陽。

秦王宮。

“李牧此人一直在代郡為將,臣等也對其有所瞭解,此人坐鎮代郡,與匈奴征戰數十場,使得匈奴落荒而逃,不敢入侵,其用兵之能,絕對是趙國當之無愧的第一,也是當今天下最難纏的對手,若要對趙用兵,此人必除。”

朝堂之上,尉繚開口說道。

“國尉,只是一戰,未免將那李牧看的太高了吧!”

有將領不服說道。

“不錯,若非為秦軍連攻數城,兵困馬乏,豈會讓李牧擊敗。”

也有人附和說道。

畢竟這些年秦國連戰連捷,所過之處,沒有一個對手,就連宿敵趙國也被逼近國都邯鄲,難免上下有驕橫之心,輕視對手,這種情況,即便是嬴政開口訓斥也難以避免。

畢竟李牧常年與匈奴作戰,不像廉頗、樂乘、信陵君等人一直都是秦國的老對手,雙方都彼此熟悉。

“匈奴蠻族也,兇悍無比,李牧能另匈奴不敢南侵,入代郡一步,已經足以說明其能力,在趙國,即便是當初的廉頗也極為重視此人,趙孝成王也將之視為趙國未來的眾將之首,此人韜略極為不俗,必須除掉,不然必會讓我秦國損兵折將。”

尉繚依舊堅持說道。

而王齕則眉頭一皺,站了出來,“啟稟大王,老臣定不會再給李牧機會,不辱王命。”

爭論許久之後,嬴政終於開口,“李牧必除,但趙偃卻也不至於自損大將,此事需從長計議,方歷大戰,我秦國亦需修養。”

“大王所言極是。”

李斯這時也站了出來,“而今我秦國接連攻魏、趙,蠶食大片土地城邑,已是讓其他幾國也都極為警惕,現在我秦國必須慎重,當徐徐圖之,示敵以弱,分化幾國,再行攻伐。”

“啟稟大王,不久前,魏王派人前來微臣府中游說,有意緩和秦、魏之間關係,臣以為可藉此機會與魏交好,共伐楚國。”

姚賈這時也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