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加冠前夕(中秋快樂)(第1/3頁)
章節報錯
面對趙姬突然投注過來的目光,呂不韋此刻也不能繼續穩坐釣魚臺,只能走了出來。
“太后乃監國太后,太后已認為大王可堪重擔,欲要讓大王提前加冠,這是喜事,是好事,對我大秦百利而無一害,臣自當支援。”
呂不韋毫不猶豫的表明態度。
惠文王當初只所以繼位三年後在二十二歲加冠親政,那是因為秦國剛剛經歷變法,舊世族依舊在反抗新法。
尤其在秦孝公死後,更是愈演愈烈,但惠文王年少觸犯新法,被趕出去在秦國遊歷之後,方明白商鞅變法的好處。
因此面對舊貴族的逼宮,惠文王知道這些人想要廢除新法,但看到變法的好處之後,惠文王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愣頭青,因此繼位之後,先是殺了商鞅,穩定了群情激憤。
隨後在宮中待了三年靜看局勢,消磨眾人耐心,然後出來之後順勢加冠,然後卻堅持新法,對舊有的世族進行了最後的清洗,徹底掌控秦國,同時讓新法從此紮根,再也無人能改。
而昭襄王同樣年少繼位,二十二歲加冠,其中一個原因是效仿惠文王,畢竟惠文王是秦國的第一位王,然後便是因為生母宣太后與其弟魏冉為了把持權利,架空昭襄王,因此能拖延便拖延。
因此等昭襄王加冠之後,秦國的軍、政、財等大權都已旁落,四貴形成的利益集團,遍佈秦國各個角落,昭襄王此後雖然親政,操持國事,但卻處處受制,無法大展拳腳,很多事情要麼取決與母后,要麼便取決與舅舅穰侯。
後來就連自己的兒子,太子也與穰侯一道,加之穰侯等四貴侵吞國有財物為己用,嚴重損害了秦國的利益,加之昭襄王不願再受到掣肘。
最終逃難而來的範睢說動昭襄王,一舉掃除四貴,為此還送出太子去魏國為質,致使太子死在魏國,藉此機會,昭襄王也徹底收攏王權。
因此,秦國二十二歲加冠並非固例,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舉動。
但是總之無論如何拖延,二十二歲便是極限。
但有些人卻將之尊為制度。
現在嬴政自然不需要遵循。
“大王英明神武,初繼位便滅一國,其後頒佈國策,使我大秦蒸蒸日上,試問我秦國曆代國君,可有比肩者?”
李斯環顧四周,看的所有人都低頭不語。
這是羋啟也站了出來,“我等支援大王親政,大王若是親政,山東五國指日可滅,凡是阻止大王親政者,必是山東奸細!”
羋啟堅定站在嬴政這一邊。
畢竟他雖是楚國公子,但因為體內流淌著一半的嬴姓之血,而今楚國王位與他無緣,因此羋啟自是沒想過這種事情。
他如今是秦臣,又走到了這個高位,想要跟進一步,自然是隻能選擇支援嬴政。
當然,為了增強自己的底蘊,他也與農家之人暗中有聯絡,也當是自己的資本,說不定哪天就有用。
但不管怎樣,現在他還是忠於秦國的。
“大伯呢?”
趙姬看到眼前場景,滿意點頭,隨後看向渭陽君等宗室之人。
渭陽君皺了皺眉,然後才走了出來,“既然太后與相邦已經決定,我等並無意見。”
“渭陽君,怎麼連你們也同意啊?這有違祖宗法度啊!”
衛澤忍不住再次開口。
這時,嬴政也終於說話,“衛大夫,寡人加冠親政是家事,也是國事,如今母后與相邦以及百官都已認可,大夫你卻阻寡人親政,不知究竟意欲為何啊?”
聽到嬴政開口,其他人沉默不言,衛澤則立即說道:“大王確實功績不少,但是終究年輕氣盛,秦國重擔還不足以擔負,而且加冠年齡乃我秦國固有,豈可輕易提前,而且一提便是六年。”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衛澤依舊不肯放棄。
嬴政微微點頭,喊了一聲,“趙高。”
趙高立即從臺下一側走了出來,對著眾人一臉凝重地說道:“數日前,就在大王趕往雍城之際,有刺客竟然找到此處,對大王與太后進行了刺殺。”
“什麼?”
此話一出,頓時滿堂啞然。
頓時眾人開始交頭接耳,紛紛議論。
呂不韋面微微眯眼,他在此之前自然也已經得知了訊息,如今嬴政當堂說出,顯然事情也不準備再隱瞞。
不過按照成嬌與樊於期等人出逃路線,這個訊息很快也瞞不住了。
“而刺殺主謀,便是公子成嬌與守將樊於期,兩人密謀叛逆,衝擊大王營帳,更買通殺手行刺,事敗之後倉皇而逃,現正在被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