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嬴異人在位雖短,但同樣也極富心機,呂不韋雖然明白嬴異人的用意,但也只能當做不知。

如果嬴異人不是早死,也必然會有一番作為,而非成為某人的傀儡。

這也怪不得趙姬明明那麼笨,對政治毫無遠見,完全就是一個小女人,竟會生出那般心智成熟而強大的兒子。

幼時歷經那般磨難,也沒有摧折他,反而成為了他的動力。

想當初他在邯鄲見嬴異人的時候自認為是一個機遇,那個時候的嬴異人知道他的目的後,怕也同樣認為是一個巨大機會。

所以才會那般聽從自己,最終一路回到秦國,從一個不受重視的質子,成為了太子嫡子、太子、秦王。

“以前被眼前的權勢矇蔽了雙眼,如今轉頭回想,才發現,自認為聰明,算計了一切,卻不料一切都在別人的算計之中,或者稱不上算計,而是屬於王者的氣魄,真正的運籌帷幄,不需要主動做什麼,說什麼,自己便已經主動去完成。”

呂不韋突然苦笑一聲,忽然感覺自己一下老了許多。

……

咸陽宮內,嬴政將尉繚請了進來。

“先生以為而今天下局勢如何?”

嬴政拉著尉繚相對跪坐下來,一旁寺人奉上茶水,蒙恬、蒙毅、李信、王賁等青壯派也都恭敬站在一側。

“秦國如虎,俯瞰天下無敵手;五國如狼,強弱不一,狼雖不及虎,但狼群卻能對猛虎產生威脅。”

尉繚直接說道。

嬴政也點了點頭,輕嘆道:“以秦國之力,消滅五國中的任何一個是不成問題的,如那韓國,最為弱小,寡人一擊即中,但是滅韓之後,其他幾國也更加警惕,五國要是聯合起來共同抗秦,情況就難料了。”

這是事實,也是現在秦國所面臨的局面,嬴政也一直在讓人離間五國,好在當初的離間,讓五國關係緊繃,因此目前並無合縱跡象。

但這依舊是一個問題,一旦秦國繼續緊逼,有滅另一國的跡象,其他幾國未必不會插手,所以擺在他面前的棘手問題是,如何能使六國不再‘合縱’,讓秦軍以千鈞之勢,迅速制服六國,統一天下,避免過多的糾纏,以免消耗國力。

嬴政想要儘快一統天下,但卻也不希望秦國折損太多,不然統一之後,想要穩固江山,也會造成麻煩。

這也是為何嬴政鼓勵秦國百姓多生育的原因所在。

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穩固秦國的統治。

而離間東方國家,雖然是秦國的傳統做法,而且李斯等人正在從事著這項工作,但是採用什麼方法更為有利,則仍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是歷史上從未有人幹過的事情,嬴政深知這一點,他不想打無準備之仗。

雖然嬴政早有腹稿,但是具體細則卻還需要專門擅長的人來做,這樣即便期間發生任何意外,都能做到遊刃有餘,迅速解決問題,讓一切迴歸正軌。

嬴政只所以讓蒙恬去邀請尉繚入秦,便是需要這樣的人才來統籌這一切。

現在的秦國雖然戰將如雲,猛將成群,而真正諳熟軍事理論的軍事家卻沒有。

蒙驁、王齕等人雖然擅戰,卻無法在戰略上把握全域性,制定出整體的戰略計劃。

這不止是針對一場戰爭、幾場戰爭,而是針對天下所有國家層面。

勝了如何,敗了該如何,滅了國又該如何。

“大王所言不錯。”

見嬴政如此年紀,便早已明晰局勢,尉繚心下暗暗點頭,更加不敢因為嬴政年紀小而產生小覷之心。

尉繚也不得不展露自己的才學,不然自己可就丟人了,因此莊重說道:“以秦國的強大,諸侯好比是郡縣之君,繚所擔心的就是諸侯‘合縱’,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這就是智伯、夫差、閔王之所以滅亡的原因。

惠文王時期,便有張子游說在各國之間,分解彼此,讓其無法合縱對我秦國,而來秦之前,繚也曾聽說過大王大封姚賈、甘羅之事,因此繚希望大王依舊不要愛惜財物,用它們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則可以盡數消滅。”

尉繚說到後來,一臉自信。

這番話也讓嬴政頻頻點頭,他自然清楚這一點,不然豈會如此對待郭開,這是他滅趙的關鍵,趙國一滅,天下也只有楚國還能勉強一戰。

因此趙國存亡對秦國,對山東五國,都至關重要。

不過能看出這一點的人並不多。

“先生所言不錯,寡人也正有此意,財物對寡人而言,猶如糞土,寡人要的是整個天下,屆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豈是區區金錢財物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