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之中,白亦非終於找到機會脫逃。

其實最近秦軍的變化他都看在眼中,早已知道不對,奈何附近幾千人看守,讓他沒有逃離的機會。

這次雖然韓軍沒有造成想象之中的戰果,

信陵君也命全部大軍壓上,追擊秦軍,想要保住這難得的勝果。

但幾十萬人的大戰,不是那麼好掌控的。

而秦軍也並非潰敗,而是有序撤退。

三十萬對二十萬大軍,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

同一時間,王齕當初進攻趙國的大軍,在蒙驁戰敗之後,一直囤積在趙國邊境,這個時候也開始侵擾趙國邊境。

不久之後趙王就得知了這個訊息。

這次聯盟,趙國出了二十萬大軍,防守邊關的力量本就不足,遇到王齕這種手握十數萬大軍的宿將,頓時出現敗退,好在有廉頗,擋下了王齕,不過廉頗手中兵力不足,只能防守。

而王齕雖有近十萬兵馬,卻也無法攻陷廉頗鎮守的城池,雙方只能僵持。

一時竟是展現出了當初長平之戰前期的局面。

那個時候秦趙主將便是王齕與廉頗,直到最後趙國換上了趙括,而秦國也暗中換上了白起,這才導致趙國大敗。

不久之後,趙王也得知燕、楚背約,竟然撤軍的訊息。

緊隨其後,秦國使者便酒醉透露訊息,說是燕國與秦國已經暗中結盟,準備攻打趙國,平分疆土。

燕、趙本就有仇,又是相鄰,這百年來沒少交戰。

只所以近些年趙國如此仇恨秦國,還是因為白起在長平一戰坑殺趙軍四十萬所導致,讓趙國對秦國的仇恨壓過了對燕國的仇恨。

但不代表趙國會因為合縱就不提防燕國。

尤其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當初長平之戰後不久,燕王喜便派丞相來為趙王賀壽,回去之後就勸說燕王喜說趙國年富力強的人都死在了長平,孤幼還未長大,正是發兵的機會。

之後燕王喜便果斷出兵,而嬴政也是再這一年的邯鄲出生。

後來趙王用廉頗打敗了燕軍,殺了燕國丞相慄腹,圍困燕都薊城,後來樂乘也一同圍困燕都,這才逼得燕王求和。

因此趙王一聽燕國撤軍,加上前線還傳來燕國正在燕趙邊境囤積兵馬之事,趙王立即命人回援。

“該死的燕國,無信的燕王,竟然背棄盟約,想要偷襲我趙國,快命人通知龐煖,速速回援。”

趙國現在沒有多少兵馬,趙國人骨頭硬,但是當初長平一戰已經是打斷了脊椎,這十年來休養生息,雖有恢復,但遠遠比不上全盛時期。

更何況現在還有一部分兵力在代郡防禦匈奴。

這次出兵二十萬合縱,已經是趙國如今能動用的大部分兵力。

【好吧,戰爭戲真的不會描寫,就到此為止吧!哭……】

門: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