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埃隆馬斯庫和馬仲都姓馬,但全世界都知道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無論是從財富上看還是從影響力上來看,或者是從最根本的發明創造上面來看,埃隆馬斯庫最多隻能被稱之為現實版的鋼鐵俠,而馬仲卻已經可以被稱之為鋼鐵俠的現實模板。

所以,就連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媒體,都毫不掩飾對馬仲的阿諛奉承,在頭版頭條上以《模仿者的模仿者的挑戰》,來形容埃隆馬斯庫在社交平臺上,以道德綁架的方式從馬仲手上購買了量子計算機,並用之於挑戰馬仲這件事情。

按理來說,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媒體,應該是站在埃隆馬斯庫的角度來進行報道。

可事實上,對於經濟利益決定一切的華爾街而言,僅僅是綠洲發售當天近一萬億美元的預售額,就值得華爾街捧起馬仲的臭腳,更何況馬仲的腳一點都不臭呢?

要知道,之前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公司,年銷售額也不過兩千多億美元而已,綠洲的這個銷售額,蘋果公司需要至少四年時間才能夠完成。

最重要的是,綠洲的銷售額遠遠不止發售當天的近一萬億美元。

在經歷了兩次熔斷之後,又因為多魚集團在高科技行業的建樹,遠遠不止蘋果等公司的市值被腰斬或者跌落更多,華爾街急需有一家強有力的公司在美股上市。

放眼全世界,除了多魚集團旗下的綠洲公司之外,再也沒有能夠充當強心劑的公司了。

雖然以綠洲的營業額以及未公開的淨利率來看,綠洲公司完全沒有上市的必要,可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值得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媒體,代表著華爾街的金融行業從業者們,對馬仲吹捧試圖獲取好感。

和華爾街日報這樣的媒體相對的,就是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媒體,毫不掩飾對埃隆馬斯庫的看好。

《後來者居上?》這篇報道的標題,看起來就像是看好馬仲一樣,但文章之中卻擺事實講道理的給埃隆馬斯庫站臺。

“馬仲先生是有史以來最天才的科學家、發明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世上從來不存在全知全能的存在。”

基於多魚集團目前掌握的關鍵壟斷性技術,即便是想要踩馬仲一腳,也要表達一下自身不是故意要踩馬仲的態度。

也有欲揚先抑的意思。

“從最開始的人工智慧程式,證明了馬仲先生在IT行業領先於全世界的卓越之處。而後的AI血檢儀,證明了馬仲先生不止是在IT行業有深入的研究,他還能夠結合人工智慧程式和醫療技術,為全世界所有人帶來醫療方面的革新性幫助。”

“但AI血檢儀依然是根植於人工智慧程式之上,而基於裸眼全息投影技術打造的綠洲,以及量子計算機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IT行業的高新科技,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行業跨越。”

“即將改變全球能源行業,為我們帶來永久效能源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據相關渠道的訊息稱,同樣是基於人工智慧程式,以及華夏眾多物理學、材料學、機械工程學等等方面的專家們,在數十年鑽研的基礎之上才獲得了成功。馬仲先生作為火種專案的總指揮,在其中功不可沒,但並不意味著馬仲先生真正的實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跨越,也不意味著馬仲先生在資訊科技和物理上,同時達到了全人類的巔峰水平。”

“再看航空航天事業,這是一項全然不同與馬仲先生以往研究的事業,有人可能會說,馬仲先生曾經研究製造出了董事長號,那也是航空航天事業的一種表現。可董事長號只能侷限於地表大氣層內,同樣也是基於前人的研究基礎獲得的成功。”

“為什麼一直在強調前人的基礎呢?”

“不可否認馬仲先生已經站在了人類心智的最巔峰,但馬仲先生的腳下不可能空無一物,是前人創造的知識,幫助馬仲先生站在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巔峰之上。”

“而航空航天事業方面,我們美國和埃隆馬斯庫的企業,則早已站在了全人類的心智巔峰之上,我們是最先進入太空的,我們是最先登陸月球的,我們是最先把探測車送到了火星上的,我們的探測飛行器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正在向其它恆星系行進。”

“對比來看,此時的馬仲先生,只是駕駛著他的董事長號,在大氣層內觀看蔚藍星的風景。在這項事業上,我們領先了馬仲先生近一光年的距離,如此不可思議遠超人力和科技極限的距離,馬仲先生真的能夠在十年之內完成超越嗎?”

“要知道,我們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我們一直在代表全人類探索宇宙,馬仲先生的成就和未來不可估量,但現在是屬於我們的,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也是屬於我們的。至少,是在航空航天事業上。”

這篇文章得到了很多美國人的認同,不止是美國人,即便是不少華夏人也都認同這篇文章的理論觀點。

除了文章中的論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能源和資訊科技上,馬仲已經領先於全世界很多年了。

在這種前提條件下,美國不可能放任他們在航空航天事業上的成就,也被馬仲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