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基於這句話,綠洲目前為止的預定銷量,其實並不算高。因為全球人口超過了70億,可綠洲的銷量還不過5000萬份。

“現在的綠洲有些像是汽車,全球範圍內人均一輛不太可能,但每個家庭人均一套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而在未來,當我們降低了工業化的成本之後,綠洲就會和手機、電腦一樣普及,當然了,那個時候普及的應該是我們正在研發的第二代綠洲技術。”

馬仲出現在了多魚集團旗下的一個世界級工廠之內,發展到了現在,多魚集團已經遠遠不止當初創世紀的三個世界級工廠了,不算多魚電池的電池工廠、ZARA的服裝工廠等等,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多魚集團就興建了四個世界級工廠。

“5號工廠的建設時間其實只有七個月,裝置的除錯卻花費了我們5個月的時間,現在,在定製零部件和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5號工廠每天都能夠生產出2.3萬套基礎型綠洲套裝,加上6號工廠、7號工廠、9號工廠,半年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生產任務,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

馬仲介紹道:“不過,我們正在建設的11號超級工廠,將會採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生產車間技術,四個月之後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而11號超級工廠每天都能夠生產出至少12萬套基礎型綠洲,所以我們有信心在半年之內,完成發售當天的所有預售訂單交貨任務。”

領導滿意的點頭,好奇的看著生產車間裡,完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自動化生產的流水線,問道:“那零部件供應能夠跟得上嗎?”

馬仲微笑著回答道:“可以跟得上,我們同時和全國193家生產公司合作,並給他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支援,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產能,也能夠提升他們的生產技術和製造標準。”

領導也笑著說道:“合作共贏,共同提升,很不錯。”

陪同領導視察工廠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如今的馬仲可不僅僅是可控核聚變的功臣,也不僅僅是多魚集團的董事長、史無前例的世界首富。

僅僅是綠洲專案,全球預定銷售量已經突破了7萬億華夏幣,隨著部分使用者收到了他們的綠洲套裝,並進入了綠洲世界之中,還會有更多的人預定想要購買綠洲套裝。

而多魚集團的工廠不可能直接從大自然中,開採礦石等真正意義上的原材料,然後加工成成品原材料,再製造成零部件最終組裝成綠洲套裝。

尋找合適的零部件供應商也是必然的,而這些零部件供應商也會有各自的合作伙伴。

不止是綠洲專案,還有PF的手機專案,再或者多魚電池,甚至是ZARA的服裝工廠等等。

於是,以多魚集團為核心,就形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蜘蛛網,如果中心點破損的話,那這個巨大的涉及到了上千萬人的蛛網,就極有可能崩盤。

在多魚集團宣佈他們有能力半年之內,完成預售日當天的訂貨量之後,自然需要拿出證據給消費者們看一看。

但馬仲怎麼也沒有想到,原本他只是想自己或者找幾個知名人士,帶著觀眾們看一看多魚集團的世界級工廠,以及正在興建的超級工廠。

可突然的得知訊息,說長老提出要過來看看,自然是高興不已。

一番參觀之後,讓攝像師記錄下了今天會在節目中播出的畫面之後,領導就帶著馬仲參與了一次會議。

“蔚藍電力的第一個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盤古’,目前的建造過程很順利。因為建造地點是在東海市,而且,蘇省的年耗電量是全國第二,所以會優先供應給蘇省。”

相關人員彙報道:“按照我們的預計,盤古發電站的功率將達到70000MW,比三個全功率的三峽還要多,比11個功率只有6000MW的大亞灣核電站還要多,完全足以滿足蘇省目前每年5807.9億千瓦時的用電需求,甚至可以滿足因為電價降低而提升的用電需求。”

盤古發電站使用的是可控核聚變技術,而大亞灣核電站使用的是核裂變技術,一個頂11個還多,這就是兩種技術之間的絕對差距。

“而在成本方面,除了建造成本之外,使用成本相比於現在的發電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相關人員繼續彙報道:“如果我們完全使用可控核聚變發電站來進行發電的話,那麼,從理論上來說,1公斤氘和氚的混合物,完全反應可以釋放1.08億千瓦時的能量,按照轉化成聯能35%的比例來換算,可以生產3780萬千瓦時的電量。按照去年我們華夏全年的用電需求來計算的話,我們只需要167噸氘氚混合物,就足以滿足全華夏的用電所需。”

“而一公斤的氘,目前的製造成本為1公斤4000元,氚相對昂貴了不少,但在氚是作為主材料的前提下,滿足目前蘇省一年用電需求的原材料成本,只需要7300萬元。而佔據了之前全國發電量70%的火力發電,發電成本平均為0.39元每千瓦時,如果使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蘇省全年用電的話,需要的成本高達226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