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東海大學的公信力肯定要比一個教授高出很多。

於是,新晉帶頭大哥吳教授,成為了抨擊馬仲言論以及多魚集團低劣營銷手段的旗幟。

一時之間,社交軟體上的粉絲數量暴漲,隨便說一句話就能上熱搜的感覺,讓吳教授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

別的不說,之前因為研究進度不理想的關係,而引發投資方準備暫停研究資金的供應事件,現在已經實現了兩極反轉。

於是,吳教授發文。

“馬仲先生還是太年輕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及一個決策能夠影響千萬人生活的多魚集團,讓馬仲先生不由自主的膨脹了,有一個成語能夠形容馬仲先生的這種狀況——德不配位。”

“我本人在上個世紀,以一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我國最頂尖的學府,四年勤學也只是一個開始,碩博連讀的五年時間,也只是積累知識的過程。在取得我國頂尖學府的博士學位之後,我參與了多項專業相關的研究,積累了十五年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才獲得了我國211級重點大學山北大學的教授職稱。”

“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天才,我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碩博連讀五年,用了21年時間才獲得的博士學位,有人卻能夠以弱冠之年輕鬆獲取。比如1996年生人的曹原,在2018年就登上了《自然》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的榜首,相比之下,他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身份,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曹原在2007年也就是他12歲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了天才之處,他只用了三年時間就讀完了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並在2010年,也就是他15歲的時候,以669分的高考理科成績,考入了華夏科技大學少年班。注意,這裡的15歲是虛歲,當時的他還沒有過他實歲的第14個生日。”

“為什麼要提曹原呢?因為我想說的是,天才就像是會發光的金子,在人群之中不可能如同灰塵一樣被埋沒,比如眾所周知名氣比曹原還要大很多,智力水平高達190分的馬仲先生。”

“但王曉是誰?一個連高中都沒有上過的人,一個自稱自學成才,卻只能去做搓澡工的人,誠然,說是有家庭原因的影響。可在我看來,如果你真的能夠自學成才,又有誰會在乎你的文憑呢?如果有人在意你的文憑,那就意味著你並沒有真正的自學成才。”

“在這種情況下,以40歲的高齡,進入多魚學院這個沒有相關標準評定的學院,只是學習了半年的時間,就自大的說可以和我這種人在知識水平上媲美?那麼請問,我是智障嗎?”

“我不是曹原那樣的天才,但我想,不提我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只說我當年一省狀元的高考成績,就足以證明我不是智障。不然的話……推廣人工智慧教育相關的產品,本身是有意義的,因為人工智慧代表了未來,教育同樣也代表了未來,但踩著我們這些人的身上來推廣在目前看來,效果並不足以取代傳統教學方式的產品,是否有些不道德?”

“慈善是德,但德不止是慈善,言至於此,望馬仲先生儘快德能配位。”

帶頭大哥發的評論文章,自然會引發眾多吶喊人士的轉載評論,更何況這篇評論文章說的有理有據呢?

於是,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大慈善家、大天才馬仲先生的本名,在網路上頻頻被人提起。

董事長這個稱呼的減少,已經能夠證明在多數人看來,馬仲確實有些德不配位了。

畢竟帶頭大哥說了,德不止是慈善。

事實上,就連馬仲在看完了吳教授的評論文章,也忍不住讚歎了兩聲。

因為對方說的確實有道理,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人到40還沒能發光的,又怎麼可能是天才呢?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王曉的人生充滿了不幸,但他又何嘗真正的去爭過呢?

以正常的認知來看,40歲的王曉,以及多魚學院的其他學生們,怎麼可能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時間,才能夠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呢?

這也是馬仲捐了那麼多錢,有那麼多粉絲,依然有很多人在這件事情上不認同他的原因之一。

“真是不好意思了啊吳教授,我有外掛啊。”

馬仲嘆了一口氣,然後用認證賬號表態道:“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實在在的練一練,紅方選手多魚學院王曉等學員,藍方選手有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