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也能夠看出來,馬仲到底是真好心,還是假仁慈。

“放心,我上過某些慈善機構的當,所以早就對他們放棄了。”

劉河山得到馬仲肯定的態度,以及些許的疑問之後,笑著解釋道:“我說的是一個資助的渠道,一些家庭非常貧困,以自身條件很難完成學業的貧困生,資助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擔負起學雜費,以及一定標準的生活費用。”

馬仲聽到這個,突然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劉河山說的是慈善,但在他看來,卻可以變成交易。

關於交易,目前而言他是有些被動的。

不過他也不怎麼著急,畢竟他的時間是真的多。

可如果有了好的想法,又有完成的能力,自然不介意做一做了。

“劉哥。”馬仲問道:“你說的大概是什麼學齡段的貧困生呢?”

劉河山回答道:“什麼學齡段都有,大一點的慈善專案,有捐助希望小學,小一點的慈善專案,有捐助高中、大學的貧困生,讓他們能夠完成學業,進而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馬仲聽了之後,稍加思索然後問道:“捐助高中,或者是大學的貧困生這方面,能夠詳細說說嗎?”

劉河山有些疑惑,問道:“按理來說,以你這個年紀,應該更傾向於捐助希望小學啊。而且相對而言,捐助希望小學能夠獲得的社會認可,比之捐助高中和大學的貧困學生,要大了很多。”

馬仲笑了笑說道:“我一直有一種觀念,那就是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說句在一些人看來不道德的話,那就是包括希望小學在內的一些慈善專案,我之所以不太熱衷於做,是因為我沒法確定,那些人值不值得我幫助。”

“我看過一個新聞,有人去實地考察想要捐助希望小學。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附近幾個貧困村裡的人,每天就知道爭搶那一畝三分地,青壯年沒有一個願意出去打工掙錢。聽說有人要捐學校,他們竟然為了建學校的位置打的頭破血流。而且,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上學距離近一些,而是為了補償款……呵呵……”

“是,孩子們是無辜的,可孩子們沒學上的根源問題,並不是捐一個學校就能夠解決的。我就算捐了希望小學,那初中呢?高中呢?”

“解決不了根源問題,捐助的意義其實不大,幫的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反而會讓那些孩子們的父母,更加的不思進取。”

馬仲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選擇幫助高中和大學的貧困生。”

“劉哥,我做生意需要能夠看到利益所在,短期回報率高的生意,大家都喜歡做,慈善的道理也是如此。當然,我說的慈善回報,並非是於我而言的回報。”

頓了一下,馬仲繼續說道:“到了這個年齡,又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人性好壞大差不差就能夠看出來。如果考察之後認為值得幫助,那捐助就能夠直接改變這些人的命運,也就是短時間內看得到的回報。”

“慈善的目的,不應該只是捐助本身。慈善也不應該成為目的,而應該是一個幫助他人的手段。當做慈善的人不看結果,只是為了慈善而慈善,那隻會養出一幫米蟲。”

劉河山讚歎了一聲:“老弟,穩啊,我是真的沒想到,你雖然年紀輕輕,但看待事物已經有了成熟的想法。”

沒有說對錯,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並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

馬仲又笑了笑,他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惡魔從來不會做所謂的慈善,即便有慈善行為,在慈善的外衣之下,也是赤果果的交易行為。

“老哥說的渠道是?”

“就是一個公益性組織,裡面的貧困生資料都比較真實,我捐助了幾十個,除了極少數之外,大多都還是不錯的。”

馬仲感興趣的是極少數,所以問道:“極少數是什麼情況?”

劉河山回答道:“有那種不思進取,拿了捐助在學校裡不好好學習,整天搞一些歪門邪道的。也有那種臭不要臉,只知道一味索取更多,把別人的捐助當成是理所當然……”

馬仲聽著,雙眼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