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以前的話,封萬里可以去軍中擔任一名百夫長,便已是很滿足的事情,少不得會動心。可是現在,在見識到沈傲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之後,哪裡還會在有其它的想法。

加入軍隊嗎?如果不是沈傲率領的,他實在是心中沒有什麼底氣。軍隊之中常是派系林立,弄不好就會成為炮灰的存在。讓重義氣的他眼看著兄弟們在戰場上當先鋒去送死,那絕對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是矣,封萬里寧願成為四方教的教主,願意蟄伏下來等待國公爺的再次招喚,也不會輕易的加入到軍隊之中。

從這一點上來看,曾桐先生倒是多慮了。當然,沈傲知道這個結果以後,同樣很高興。這證明封萬里還是信守承諾的,是可用之人。以後機會合適,未必不會給他一個更好的前程。

不僅是封萬里這般去想,另一位歸一派的所謂掌門孫伏虎也做了同樣的選擇,他也拒絕了兵部的招攬,準備低頭髮展自己的實力。之前在蠻地戰場上,他的起步就較之封萬里晚了一些,這讓一向驕傲的他很不服氣,現在他要利用這段時間,拉近兩人間的距離,他也要成為國公爺眼中重視之人。

除卻兩人之外,訊息在大梁城中傳出,很多的遊俠也是翹首以待。

遊俠的存在,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當官府與軍隊讓一些人失望,或是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時;隨著一批批年輕人的不斷成長,血湧方剛的漢子從少年變成青年之後,遊俠便像是被割掉的韭菜一般,一波波的倒下之後又成長了起來。

便是此次蠻地之行,去了三千遊俠也只是遊俠整體中的一部分而已。他們中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選擇前往蠻地,甚至不少人還等著看三千遊俠的笑話,等著看他們如何灰溜溜的滾回來。

蠻人好勇鬥狠,便連大乾軍隊都無可奈何,又豈是一些遊俠就可以戰勝的?

尤其是報了名,後來又當了逃兵的兩百遊俠,他們輾轉反側之後重新回到大梁城時,為了自已的面子也好,不想讓人看不起他們不能吃苦,不想讓人以為他們膽小也怕,最終顛倒黑白,可是把忠國公給埋汰的不輕。

什麼日夜趕路,根本不體恤遊俠的疾苦;什麼給養自足,分明就是把當他們當成牲口使,還是那種出了力也不給飯吃的那一種;什麼軍紀渙散,沒有整合力,即便是這般的趕到了蠻地,那也只有戰敗一條路可走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沒有逃回來的遊俠,去了蠻地之後一定會吃虧,甚至吃大虧,更甚者,怕是多數人都回不來了,只能客死異鄉之地。

在這些遊俠的宣傳之下,其它沒有去的遊俠們都是慶幸不已。之前沒有一時衝動的跟著忠國公前往蠻地是多麼的正確。

也因為謠言的傳播,使得不少百姓聽到之後也無法在說些什麼。誠然,沈傲這一次是為了大乾而戰,少年國公爺也的確為百姓做了不少的事情,但這並不能證明他就能帶著遊俠們打勝仗了。

如果是明知道必敗,還是要去,那的確是有些不值得。連帶著那些沒有跟隨前往的遊俠在走到大街上的時候,也不會被百姓們指指點點,或是看不起了。

就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沈傲,認為他就算去了蠻地也不會有任何作用。弄好了也只會一事無成的平安歸來,弄一個不好,被蠻人所抓、甚至被蠻人所殺也並非是不可能的時候。可最終沈傲回來了,且還是攜大勝之威而回,這倒是驚掉了不少人的眼球。

他怎麼就勝了,怎麼可能會勝?

那可是蠻人呀,馬上無敵一般的存在,連大乾軍隊都無法動搖的一支異族呀。

隨著隊伍解散,遊俠又重回到百姓中間之後,有關在蠻地發生的一切在不是什麼秘密,都被一一的揭露了出來,這大家才知道,原來事情是真的,原來年輕的國公爺真的率兵打敗了強橫的蠻人。

一時間,沈傲在百姓中的名聲更大了。而這一次看到滿城四處可見的公告,說是要給戰死的英雄們建一個英烈墓,建一個衣冠冢的時候,聽到之人即沸騰了起來。

自古以來,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

一將功成萬古枯,戰場之上,馬革裹屍那是常態。你戰死了,那隻能證明你的運氣不好,實力不濟而已。最多也就是事後受到一些同情,又哪裡還會有人記住你們呢?

戰場之上死了人也就是草草的挖上一個坑給埋掉而掉,這可不是說對死者的尊重,多數還是因為怕屍體暴曬之下,會起什麼瘟疫而已。但這一回沈傲卻是將所有戰死之人的骨灰都帶了回來,還要統一的安放到一起。訊息一出,所有的百姓都變得振奮了起來,這種開天闢地下的頭一遭,為普通的死去士兵建墓。憑著這一點,便足夠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一時間,很多百姓都決定,到時候一定要親自去看看,那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會有何等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