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更多的飛禽,本王要知道這些匈奴騎兵的一舉一動。另外,命令正在肅州整兵的周金亮撼山衛所部,讓他們隨時做好回援的準備。”唐傲想了想,下了這麼一道軍令。

二十萬匈奴騎兵的突然出現,的確是打了唐傲一個措手不及,但他並不如何的驚慌,反而更多是好奇。好奇這支軍隊要怎麼養活自己,怎麼生存下去。

如果連生存都做不到的話,那又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呢?大不了就是今年的糧食欠收,但在各城池的糧倉中早就堆滿了糧食,足以解決和應對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唐傲捨得放糧,且還向治下的百姓做了保證,就算是今年沒有收成,也不會讓農民們餓上肚子,這堅壁清野的命令一下達,百姓才會如此的支援,執行的十分徹底。

被人疑惑的二十萬匈奴大軍,繞過了鎮縣之後,便從白郡穿過,直向著古州而去。

值得一說的是,他們一路上之上並沒有和沿途的任何城池過不去。即便是路過一些城牆低矮的小城也視若未見一般,而是在不斷的趕路著,每天以數百里的速度急行。

再說回到鎮縣。就在匈奴二十萬大軍從這裡走過的五天之後,十四萬北狄大軍趕來了。

最先到達的是三萬騎兵先鋒,他們一到鎮縣之前就懵住了,在這裡竟然看不到一名匈奴兵的身影,這讓他們十分的疑惑。直到有經驗的騎兵從腳印中分析得出結果,匈奴騎兵的確來過這裡,但並沒有攻城,而是繞過了鎮縣,直向吉州腹地而去。

“繞過去了?瘋了嗎?”聽到這個回答的時候,做為先鋒將軍的義渠射十分的吃驚。

做為公認的北狄第一戰將,義渠射可是知兵之人。正因為此,他才沒有想過這種可能。他知曉,一支軍隊是離不開強大的後勤供應,軍中一旦無糧,那或是嘯營或是譁變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

這些淺顯的道理是個帶兵的將軍都會懂。匈奴王呼延蓋更是一個知兵之人,他是不會犯這麼低極的錯誤才是。但他還是這樣做了,他到底要幹些什麼?他的底氣何在?

匈奴兵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敢於在沒有後勤供應之下繞城而去,義渠射卻是不敢的,他即沒有計劃,也沒有這般想過。那就只能攻下鎮縣,然後派兵囤積在這裡,唯如此,才能保障後勤通道的通暢。

單只是攻城,義渠射帶的都是精銳騎兵,自是不會做這種代價極大之事,他們便只能等,等到北狄的步兵趕來再行攻城之事。

城外的三萬北狄騎兵開始紮營。城內的五千吉州府兵能做的也僅僅只是看著而已,他們是不敢出城的。好在的是,北狄的大軍未到,沈雲義便帶著野戰第二旅的六千騎兵先行趕到入了城。

有了沈雲義的到來,城內軍心士氣大漲,守城也擁有了更多的底氣。可以預見,接下來的鎮縣將來迎來一場殘酷的攻城守城之戰。

......

錦城。

在第一天派出一千人攻城之後,第二天,雷鳴派出了兩千士兵攻城,結果自然是與昨日一樣,無功而返。兩千人最終剩了不到四百人逃了回來。

這般一算,兩天的城,便損失了兩千五百人馬,卻是連一個攻上城樓的玄甲軍都沒有。當副將王鍾開口試探兩次,明天是不是可以大舉攻城的時候,雷鳴還是搖了搖頭時,他便不幹了,騎馬就奔著後方的中軍大營而去。

主帳之中,樂明聽取了小舅子王鐘的彙報之後,臉色也有些難看。兩天的攻城,都是小打小鬧,這個雷鳴到底在做什麼?

心有疑惑,但做為主將,樂明的城府還是有的,“好了,我們要相信雷將軍,他是知兵之人,這樣做必有用意。”

“姐夫,不管是何用意,我們總不能就呆在這裡吧。原本這一次我們兵不血刃的進入到平城,是佔了先機的。可是這般等待下去,豈不是給了吉州軍調兵遣將的時間,如此先機盡失,一旦等到吉州軍的援軍到了,想要攻下錦城就更是不可能之事了。”王鍾大聲的提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