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晉升大儒(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了這件事情,不少的讀書人自發的去往了杜府,在內相府外聚成了一片,要求大學士將沈傲之名去除。甚至還有一些權貴子弟表明他們願意出資出印《東周列國志》,且不要署名權。
所有人都認為,之所以這本鉅作之上會有忠國公的名字,應該是沈傲出資贊助了內相所致。即是如此,他們完全可以出這一筆資金,為的就是不讓人玷汙了這種足可傳世之鉅作。
越來越多的自以為聖賢學子的讀書人聚到了杜府之外,要求給一個說法。應他們之要求,杜晉在眾家丁護院的保護下走出了大門,隨後宣佈了一個讓所有人猝不及防的內幕。《東周列國志》是由沈傲牽頭,杜晉為輔所著的一本傳世之作。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杜晉佔了對方的便宜,若非是沈傲一力的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後面的話,所是這署名權的順序還是要顛倒一下才是的。
杜晉之言讓所有抗議的讀書人瞬間變成了啞巴。接下來,杜晉也不在理會眾人的表現轉身就回到了府中,留給大家一個背影的同時,也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杜晉會說假話?
也許會。但在這種可以名留千古的大事面前,他是絕對不會說假話的。
《東周列國志》由一人署名還是由兩人署名,這其中的說頭大了去了。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怕是杜晉也不會將才名讓出去吧,這種可以流傳千古的大作,遠非是用金錢可以來衡量的。
也就是說,杜晉說的是隻能是真話。這般一來,還關在大獄中的忠國公沈傲,身上又無形了多了一個名頭——大文豪,當代大儒。
如果說僅僅只是一個公爵的話,殺也就殺了。史書中或許會有記載,但至多也就是一筆代過而已,且有很大的可能怕是連記錄都不會有。
可是現在,身負著一個當代大儒的身份,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以這樣的身份被殺的話,那史書中一定會留有足夠的篇墨,且後人也不知道會有何樣的議論。
就似是明朝的第一才子謝縉一般,死了多少年,有關他的傳說還在民間流傳著,且多個版本,被一代代人樂此不疲的議論著,連帶著當時的君王朱棣也會被議論,甚至有時候會被抹黑一下。
沈傲成為了當代大儒之一,他的生死自然也就更受關注。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內相杜晉才在這個時候推出了《東周列國志》,為的就是提醒皇帝以及其它的臣子們。沈傲不能隨意而殺。
杜晉出手了,接下來戶部尚書,做為沈傲的直管領導芮不通也再隨後站了出來,表達了有關沈侍郎的事情要認真調查,一定要證據確鑿,不然無法服民心,服臣子之心。
沈傲的問題有太多的疑點,倘若是認真調查的話,一些個罪名怕也就成立不了了。芮不道的這道摺子一上,便引來了慶王、襄王等人的恐懼。
沈傲可是有著沈瘋子的名號。如果這一次弄不死他的話,一旦讓他安然無恙的從大獄中走了出來,那指不定會怎麼的報復他們呢?若是真到那個時候,怕是誰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吧。
隨著芮不通提出了質疑,大感情況不對,形勢所致之下,慶王、襄王、五皇子、六皇子、左右僕射、宗正、以及將門中的武勇侯仇春、永安侯張震和遠定侯朱恪等人皆站了出來,團結成為了一體,一至要求速懲忠國公,以安民心。
當皇族、重臣、權貴和將門都一一站出來之後,乾文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更甚者,忠王、齊王、晉王、南吳王、西蜀王都上了摺子,表示要嚴懲沈傲,以證清明。
雖然這些藩王沒有誰說要清君側,沒有誰會說要出兵之事。但他們即然能在這件事情上表態,便足以說明了他們的態度,如此乾文帝倘若不能給大家一個交待的話,怕是他這個皇帝之位也不會座穩了。
即是你身為皇帝不顧藩王的態度,那豈不是逼得我們這些藩王來反對你嗎?
大家都知道乾文帝對於皇權的貪戀,這便齊齊上奏,他們相信這般的逼迫之下,只是扔掉一位公爵的棋子而已,是算不得什麼事情的。
沈傲的所為就像是在為一個國家變法,是可以幫著大乾強大起來。但因為這份強大也威脅到了其它的藩王們,如此才有了這齊齊的上奏之事。當眾藩王的摺子遞上來之後,殺死沈傲的說法便上了上風,乾文帝也是不得不表態了。
“來呀,宣忠成侯進宮。”座在金龍椅上,有些頭疼的乾文帝做出了決定。但在實施之前,他還是先要和沈雲義商量一下。涉及到沈傲的事情就少不得要讓傲雪知曉,這位忠成侯就是最好的中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