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似有所指,好似在說慶王的腿疾根本算不得什麼一般,聽的範師通臉色漲紅,跪地直喊萬歲。

之前從僕射的位置上下去,範師通表面上安慰著慶王,說只要人還要朝中,便有可能會東山在起。可實際上,範師通心中早已經打鼓,他甚至已經看不到未來,已然要消沉下去。

誰知風雲突變,前太子竟然謀反不成,而被抓入天牢,隨後喝毒酒死於牢中,不僅如此,便是連李皇貴妃也因為氣憤難當,愧於見人而自縊於瑤華宮中。

就此,太子的勢力於一夜間灰飛煙滅,但凡是支援太子的重臣也是悉數被抓,東宮被查抄,前太子妃和太子世子也被關入到天牢之中,可以想見,一生將難以見到天日,最好的結果便是早早死去,倒可以少受一些陽罪。

太子倒了,左僕射的位置又空了出來,範師通要說一點的想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因為襄王還在?

而就是此時,乾文帝親自召見,並好一番言語的寬慰,說什麼大乾離不開他這位智者,他年紀還不老,還需要發揮餘熱,並又把左僕射這百官之首的位置還給了他,不僅如此還有著一番暗諭的講話。

自己重得了左僕射的位置,皇帝又借說腿疾不是問題,這無一不是再說慶王也有繼承大位的可能。範師通興奮之下,離宮後就直接去了慶王府,聽人說原本沉寂了一陣的慶王府當天晚上樂聲響起,熱鬧了好久。

範師通迴歸左僕射之職,可是氣到了襄王,尤其不知是誰把乾文帝說腿疾也能當皇上的話傳出之後,襄王更是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他也終於看清,自己並非是父皇手中唯一的繼承者,他竟然還有慶王兄這樣的大敵。

範師通上位,第二天正是小朝之日,做為百官之首,他上的第一道奏摺就是阻止袁貴妃封后之事。

與其說是一封奏摺,倒不如說是一封批評的檄文,奏摺中將袁貴妃貶的是一無是處,說其脾氣暴躁,只知以美色誘惑陛下,根本沒有天下之母的德行。

刺刀見了紅,這分明是範師通代表著慶王向襄王宣了戰,一時間朝堂之上爭吵之聲不斷,熱鬧非凡。

先是支援慶王和支援襄王的朝臣對吵了起來,可明顯的慶王是不佔優勢的,他平時性子就孤冷,加上腿疾之故,願意主動接觸他的官員也不是很多。若非是有範師通這位百官之首在支撐著,怕根本不會是其對手。

可是很快,又一波官員突然加入到爭吵之中,竟然還是站在範師通這一方的,這也讓座於大殿上的乾文帝吃了一驚。但當他仔細去觀察那些後加入的官員之後,這便發現,這竟然都是與長公主私交甚密的官員。

長公主終於出手。

依仗著國昌隆日進斗金,長公主的身份水漲船高,不僅得了聖心,手中更多了不少的銀子,漸漸,開始有官員接觸起長公主,骨子中就喜歡權力的長公主自然抓到了機會,但凡有意者,不管德行能力如何,是統統接受,來者不懼。

前太子倒下,又空出了不知多少的位置來,長公主再度出手,又收得了一些官員之心,且在她的努力之下,大筆銀子花了出去,還真得到了幾個前太子勢力遺留下的重要位置。

至此,長公主子終於在朝堂上有了自己影響力,開啟了她對抗襄王之舉。

長公主永遠不會忘記,國昌隆總鋪時,襄王要抓沈傲,她出面阻止差點被抓的那一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長公主便與襄王勢不兩立,有你無我。

如今前太子倒下了,襄王繼任太子的可能性無疑是最大的,為了自身的安全,長公主便做出了找準機會盡全力打擊襄王的決定。今天正逢慶王出手,範師通這個百官之首衝殺到第一線,長公主系的官員眼神交流之後,認為機會難得,便一個個站了出來,給予著盡享優勢的襄王一系重重一擊。

長公主一系官員的出手,慶王一系再不孤單。得了這些官員的支援之後,範師通也是表現出了他百官之首的風采,一一駁斥著襄王一系的官員,一些難聽話更是隨口而出,使之一直遵循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文臣們差一點擼胳膊挽袖子動起手來。還是乾文帝開口阻止,併為了平息襄王一系的怒火,當朝冊封袁貴妃為皇貴妃,升上一級,算是讓朝堂之上重新的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