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應該跳出來的臣子都已經站了出來,那些沒有表態的或許不是完全的支援乾文帝扣下晉王,但也不會反對。對於眾朝臣們的態度和意見有了一個認識之後,知道誰可以重用之下,乾文帝終於開了口,“眾臣們的心思朕知道了。這樣,朕隨後會派御醫前往晉王別院探望晉王,如果晉王的身體沒有大礙,可以經得住長期的路途跋涉,朕便準了你們的要求,讓晉王落葉歸根便是。”

沒有反對,只是隨意的找了一個藉口,這便是乾文帝的精明之處。至少派出的御醫會有何等的意見,那還不是由他這個皇帝說了算?

四兩撥千斤!

乾文帝竟然不給予正面的回答,而是套用了這樣的一個路數,是讓眾臣們反應不及的。尤其是做為百官之首的左僕射夏悠然,他自是第一時間看清了皇帝的用心,心中即是一驚,當即又一次站出來說道:“陛下,晉王的身體的確不好,但想來歸鄉還是可以做到的。實在不行,大可以安排御醫同行,如此可保無失一失了。”

“嗯?夏僕射,你在質疑朕的決定嗎?如果晉王因為身體的原因死在半路之上,這個罪名你可承擔的起?”目光看向著站出來的夏悠然,這一刻乾文帝已經不掩飾他的怒意。

虎目一瞪之下,夏悠然慫了。或是說他不敢做這樣的保證,他也保證不了。讓一個人死,並非是一定要身體不好,還可以有其它的很多種方式,如果他做了保證,晉王真的死在前往晉州的半路上,那他豈不是要背這個鍋?那樣一來,晉王還是要死不說,他也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那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夏悠然在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之前,不敢在說些什麼,更不要提其它的大臣,當所有人都變成啞巴的時候,乾文帝用眼神示意著一旁站著的嚴福,當下太監那獨有的公鴨聲響起“退朝!”

連詢問眾臣的意見都沒有,直接宣佈了退朝,可見此時的乾文帝已經無心去處理其它的政事。

走出太極殿的乾文帝一邊行一邊對身邊的嚴福說道:“派御醫前往別院為晉王診治身體,同時派人將別院包圍起來,就說在治病期間不允許任何人去探望,太子也不行。還有調集銀甲衛盯緊著南城的晉王軍營,一旦他們有什麼舉動的話,可以不經請示直接動手。”

乾文帝接連的下達著命令,擺出了一幅你晉王便是死也要死在大梁城的模樣。一旁的嚴福亦步亦趨的跟著,眼看乾文帝在沒有什麼旨意之後,答了一聲諾後,便轉身離開。

眾朝這一會也下了朝,正三三兩兩的由太極殿向安定門外走去。

太子與夏悠然走到了一起,兩人都是面帶肅容,一幅心情不好,生人勿近的模樣。

按著昨天晚上兩人商量的結果,有這麼多的朝臣站出來起奏,在加上襄王的心理陰影下,半數朝臣齊心協力,為了朝局的穩定皇帝便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才是。

現在看來,他們終是失算了。

乾文帝的確沒有當朝否定,可也沒有同意。派出御醫不過就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現在看來,怕是晉王想要離開大梁城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太子心情不好,想的是答應了晉王的事情沒有辦到。卻不知道站在他一旁的夏悠然想的更多,他甚至已經想到了這件事情之後太子的地位還穩不穩固的問題。

這一次太子雖然沒有站出來,但不管是何源還是夏悠然站了出來,便已經表明了太子的態度。對這一切皇帝不可能看不明白,可他還是沒有同意奏本,這所代表的訊號才是十分重要。

不惜當著眾朝臣的面打了太子的臉,這豈不是會讓有心人以為太子地位不穩了嗎?這樣的後果乾文帝都不放在眼中,那是不是證明皇帝已經有了更換太子的想法?

這個結果一出現在腦海之中,夏悠然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在看一旁的太子似乎沒有想到這些,還是苦著一張臉,非是驚懼交加之色時,他不由小聲的提醒著,“殿下,事情不妙,怕是陛下對殿下已經心懷不滿,甚至...”

“甚至什麼?”太子還是沒有想清楚,而是不以為意的問著。

“甚至已經起了換殿下之心。”夏悠然咬了咬牙,還是把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