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今天可是一點的風頭也沒有搶到,再懟別人的時候,反還被人家給恥笑了。現在終於又看到了機會,便不顧其它的跳了出來,“覺醒大師此言謬矣,大師回答不上來,不代表旁人回答不上來,尤其出題之一,是不是忠國公,想必你一定早有答案了吧。”

“這是自然,師者解惑矣。自是問出了問題,當然是要先有答案。這般看來,忠國公竟然對禪學也多有研究,讓人期待矣。”太子也站了出來,兩人又一次的聯手到了一起。

這些話表面上看來都是在捧沈傲,實際上就是把他架在那裡,如果這個問題沈傲也回答不出來,不僅會丟臉,而且會被視為對覺醒大師的挑釁,一旦事情在被傳揚出去,怕是所有的佛教徒們都會對沈傲生出惡感,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來。

趙妃的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焦急之色,她雖然痛恨太子與襄王的舉動,更為沈傲擔心。覺醒大師是什麼樣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豈能任你去耍小聰明。會即是會,不會即不會,算不得什麼事情,反正沈傲的年紀還小,別人也不會拿此來為難於他,可若是不懂裝懂就不行了,這就等於是把把柄送到了人家的手中。

乾文帝的面色也現出不悅之意,他更恨太子與襄王,怎麼說沈傲也是大乾的臣民,怎麼可以當著覺醒大師的面來擠兌自己人呢?這就是內鬨,只會讓人去笑話。

更是一種沒有大局觀的表現,乾文帝對於這兩個兒子的表現有些失望,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到了五皇子唐俊、六皇子唐佳和剛剛滿了十歲的的七皇子唐健的身上,或許以後自己的大位要由這三個兒子的身上產生了。

眾人心思各異,有擔心的,更多的是幸災樂禍,畢竟今天沈傲的表現已經賺足了眼球,成功的得到了皇太后的好感,但也同樣成為了眾人要一致針對的目標。

面對著不同的目光與眼神,一身爵位紫袍的沈傲突然就是哈哈大笑起來,那樣子似是在傲世天下,又似是在俯瞰天下一般,豪爽的笑聲直衝雲宵,就在吉祥宮的上方迴盪著。

這笑聲一起,更是給眾人一種他已是黔驢技窮之感,這分明就是想透過笑意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罷了。這種小伎倆又豈會讓他矇騙過去,襄王的嘴巴已經準備再度張口,譏諷沈傲幾句了。

就是此時,沈傲卻先一步的張口了,聲音洪亮中帶著強大的自信說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這一番話下來,沈傲只是闡述了只要心中有佛,處處可為西方的這個觀點,實是對西方“淨土”的否定,為“頓悟”成佛提供了理。

這一番話下來,大家都閉上了嘴巴,聽起來這是一首不錯的詩,可畢竟與佛有關聯,到底好還是不好,還是要看覺醒大師的評判。

此時的覺醒大師早已經閉上了眼睛,嘴中還在喃喃自語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西方只在目前!

“老衲知道了。”出人意料的一聲輕喝之後,再度睜開眼睛的覺醒在這一刻整個人的目光似乎變得更為清澈,也更為有力。

感受最深的便是乾文帝和嚴福等人,他們似乎感受到就這一會覺醒大師的武學又精進了一些,實力比之剛才更加強橫。

沒有理會旁人,覺醒用充滿著感激的目光看向著沈傲,雙手合什道:“忠國公佛法精湛,老衲不及矣。”

“覺醒大師太過客氣了,這只是本國公取巧而已,覺醒大師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一旦跳出來,定然可以看的更為清楚。”沈傲拱了拱手,及為客氣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