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有意思的武鬥分組(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鬥大會的比賽規則出來了。
這次報名參加武鬥大會的人,算上我在內,一共有十八個,孔融和劉表把這十八人用抽籤的方式分成了甲乙丙三個小組。
每個小組六個人透過兩兩捉對比賽的方式進行排名,小組決出的第一二三名晉級。
然後,每個小組的一二三再進行捉對比賽,最後按照勝利的場次決定這次比賽的前九名,當然,每個小組輸了的也要進行排名,決出十名到十八名的歸屬。
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考慮的人多不好一一對戰,所以,就分成了三個小組,三個小組同時進行,這樣,就能節省許多的時間了。
於是,十八人分成的三個小組人員如下:
甲組:呂布,張飛,許褚,文丑,越兮,公孫瓚;
乙組:趙雲,關羽,張任,顏良,張繡,龐德;
丙組:典韋,馬超,張遼,夏侯惇,孫策,李傕。
也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其他,我發現這個小組分的很有意思。
比如甲組,張飛一直以來都砍呂布不順眼,而呂布經常被張飛罵,肯定也對對方的印象好不到哪裡去,這兩人分到了一個組,鐵定是要打出真火來的!
而越兮和文丑當年又是在虎牢打過的,雖然文丑輸給了越兮,但,卻是因為越兮忽然出現導致的,所以,文丑這次肯定會想要在越兮身上找回場子的。
更有意思的是,公孫瓚,他居然和文丑分到一個小組了,要知道,歷史上,他可是被文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啊,而且,虎牢關的時候,他差點就被呂布殺了的。
唉,想到這裡,我只能說,公孫瓚是真倒黴了,甲組裡面,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說完了甲組,再來說乙組。
我一看到乙組的人就感覺無奈。
首先,我、張繡、張任,我們三個師兄弟居然在一個組?這不是要比我們師兄弟一定要分出勝負嗎?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誰贏誰輸似乎都不大好啊!
還有其次,也就是最有意思的三個人。
關羽、顏良和龐德。
三國演義裡面說,顏良是被關羽直接砍了的,雖然有人說他是仗著赤兔馬快,顏良反應不過來,可是,這不也證明了關羽的狠厲嗎?這兩個在歷史上可謂生死仇敵的人,居然分到了一個組?
還有龐德和關羽,樊城之戰,水淹七軍,龐德勇鬥老關羽,這個戲碼在後世可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人們都說龐德之所以能戰平關羽,那是因為當時關羽老了,而且右臂受了傷,所以才有失水準,這下好了,一個是初出茅廬的牛犢,一個是剛剛名揚天下的三英之一,這兩人,到底能打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相比於甲組和乙組的互有死敵,丙組卻要和諧的多了。
典韋、馬超、張遼、夏侯惇、孫策以及李傕,這六個人在歷史上就沒真正的打過架,他們孰強孰弱誰也不知道,也正是因為這樣,丙組的比賽,卻是我最想看的。
哦,忘了,典韋和馬超打過,最後馬超快脫力了。
但是,馬超的實力卻右臂其他人要強,那麼,這麼看來,丙組的一二名,似乎已經定了啊!
第二天下午,第一屆武鬥大會就正是開始了。
因為要節省時間,三個小組分別開始比賽了。
很不巧的是,我是乙組第一個出戰的,而我的對手,卻是張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