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幾句陳平安便離開了演播大樓。

但此時網路世界、現實世界都徹底因為《少年中國說》而炸了。

《少年中國說》成為微博熱搜第一。

另外大量文壇大佬為此而釋出了點評。

蔡祥:“《水調歌頭》已經讓我徹底折服,這篇《少年中國說》更是讓我燃到了極點。文字俱佳,立意高遠,振奮人心!勵志之佳作,美文之典範!”

趙俊:“好好的一個歌手,怎麼要來寫詩呢?我覺得飯碗已經不保。不過這篇文章真乃絕世佳作!寫我華國之少年精神,寫我國人之少年精神!吾背當如此!願祖國、願人民、願我華國之少年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溫文濤:“雖已中年,少年熱血未涼!”

大佬們紛紛點評。

而與此同時,全國的語文老師都往家長群發了一條訊息:“背誦《少年中國說》節選。”

於是乎掀起了一片背誦潮。

小區裡有中學生三五成群,你背一句,我背一句,熱血激昂。

校園裡班級集體背誦,滿是青春與熱情。

甚至還有學校將這片文章節選出來,作為每次升旗儀式後的集體背誦篇章。

整個華國都好像被這篇文章點燃了。

一片生氣勃勃。

許多以前懈怠的學生,現在也變得激情滿滿,開始認真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籃球場上、足球場上,學生們一邊運動一邊高聲背誦。

有一位校長拍攝了全校師生一起背誦《少年中國說》的盛況,在網上引起巨大的反響。

各界人士紛紛評論。

“這才是我華國少年該有的模樣!”

“壯哉!我華國之少年!”

好像一夜之間。

無數少年、青年的精神面貌都完全不一樣了。

陳平安連續三次在網路上因為詩文而引起強烈反響,文化部、教育等相關部門都注意到了他以及他所書寫的相關詩文。

“《墨梅》、《琵琶行》、《行路難》、《少年中國說》,全都是俱佳美文,我們要不要考慮將其加入新編教材?”

“當然!我提議《少年中國說》節選編入初中、高中語文教材,作為必讀篇目。《墨梅》可入初中教材,《琵琶行》、《行路難》則作為高中鑑賞篇目。”

“另外《蝸牛》的詞也寫得很好……”

“具體我們再好好商量,然後報送上級審批。”

就這樣陳平安的作品正悄然走進學生的教材。

最關鍵的是有關部門還往外界透了這個風。

一時間學生們調侃:

“本以為只會在新歌榜上受安神支配。沒想到現在讀個書都在劫難逃……”

“哎,媽媽問我為什麼書包越來越重。我說因為書越來越厚啊!安神增加了語文書的厚度……”

“有點意思哦。安神讓語文書變得厚重。”

“安神:這算是誇我嗎?”

“書包:最終還是我一個書包扛下了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