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曼深以為然。

藝術家薛忠微微皺眉,他說道:“這個題目太大了,一時間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畫。”

“讓我想一會兒。”

中秋是華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與清明節、端午節、春節並列,極為重要。

又稱拜月節,祭月節,仲秋等。

中秋節還有很多民俗,例如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等等。

除此之外還象徵著團圓,寄託思念之情。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留下來不少詠中秋、詠月名篇。

因此在這麼大的一個題目下,薛忠能夠選擇繪畫出來的角度很多。

有時候選擇太多可不是好事。

因為但凡是人都會有選擇困難。

所以薛忠開始斟酌起來。

他一邊想著流傳至今的詩詞名篇,從中選取角度。一邊回憶起他的生活來。

想起父母,想起妻子。

最終他眼眶微微發紅,似乎終於找到了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提筆,作畫。

手中的毛筆快速勾勒出一間農村的房舍。

房子有院子,院子裡長滿了雜草,雜草中種著一顆枇杷樹。

房舍前有一片片的農田。

再遠一點有一條蜿蜒的小河。

小河中河水流淌,水波盪漾,揉碎了一輪圓月。

空中一輪圓月高懸。

照進樹林,照進那顯得有些荒涼的小院。

畫很簡單。

甚至薛忠只花了幾分鐘就將之畫完。

他畫畫的過程已經全程直播給觀眾看到了,觀眾們此時正議論紛紛:

“明月照溝渠?”

“額……不要一看到小河就稱溝渠!太線性思維了。稍微瞭解薛忠老師的都知道,他出生農村,並且在農村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他這畫的應該是他在農村的家。”

“我也是這麼想的,但畫得這麼蒼涼,突然有種悲傷感。我記得薛忠老師曾經說過,她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輩子居住在這裡,將他們四個孩子拉扯大,但後來他們各自外出闖蕩,母親病逝在農村老家。”

“這是在想念母親呢。”

“月亮、家鄉、思念……感覺範圍還是很大啊,有很多詩可供選擇,接下來就看江城子和安神各自怎麼選擇了。”

畫作被投影在舞臺後的大螢幕上。

主持人董洋道:“兩位選手,請作答!”

於是江城子和陳平安瞬間進入了答題狀態。

陳平安腦海中湧出無數藍星的中秋有關的詩文。

不少詩文都能夠與之匹配上。

但只覺告訴陳平安,薛忠這樣畫一定沒那麼簡單。

特別是那棵枇杷樹。

在藍星也存在《項脊軒志》這篇文章,文章的末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很顯然薛忠化用了這個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