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子君言楨化名言崢,入了鎮守西部的昭武軍。

“我想,姜令儀這樣安排,是因為昭武大將軍李韜與鎮守南部的揚威大將軍楊洪是一同參軍、一同從血火裡拼殺出來的,楊洪還在戰場上救過李韜性命,而君希銘對楊洪有知遇之恩。

“姜令儀是想透過這種方式,獲得這兩支軍隊的支援。

“君言楨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加上李韜有意提拔,在十餘年的時間裡多次升遷,直到成為李韜的副手,也就是從三品將軍。

“如果他沒有死,如今的皇帝應該是他。”

無玥追問:“他死了?”

“永昌十九年夏天,照雪河發了百年難遇的大洪水,重嶽與皓天西部數州被洪水淹沒。重嶽有萬餘人死於洪水,皓天也有幾千人喪生,兩國還有數萬災民流離失所!

“重嶽災民偷越國境進入皓天,又跟著邊境災民到內地尋找活路。

“一下湧進這麼多人,西部數州的糧食儲備根本不夠。朝廷賑濟災民的錢糧,又被層層盤剝,到災民手中就只剩一口薄粥。

“到了後來,連野菜都無處挖,想尋片草葉果腹都不能!

“走投無路的災民開始搶奪百姓和商戶。一些地痞無賴也趁機四處搶掠。

“百姓商戶無法,拿起刀槍棍棒保護自己的財產家人。

“就這樣,小規模械鬥漸漸發展成暴亂。昭武軍奉命鎮壓,君言楨就死在那場暴亂中!

“姜令儀痛失長子,君穆風,就成了她唯一的寄託和希望。

“君穆風沒有令她失望:京中貴族子弟與他稱兄道弟,朝中老臣贊他謙和穩重,君希銘的追隨者對他寄予厚望。

“太子君言棣如臨大敵,幾次使計暗害不成,反而盡失人心。

“神策大將軍周英赫與其子周望北,手握兵權,受永昌皇帝猜忌打壓,觀望權衡之後,選擇支援君穆風。

“再加上揚威軍、昭武軍、鳳語部,君穆風羽翼已豐!

“永昌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千秋節,百官齊聚奉天殿為永昌皇帝賀壽,青原城內張燈結綵,百姓紛紛上街湊熱鬧。

“就在此時,姜令儀與君穆風執至德皇帝遺詔,當眾揭開‘希銘逆案’的真相。逸親王也將帝后殘害其妻兒的事情公之於眾。群臣震驚。

“周英赫則率神策軍與守衛奉天殿的天策軍短兵相接。

“與此同時,姜令儀、君穆風一方精銳盡出,分頭清洗駐守皓天宮的天策軍。

“天策軍是永昌皇帝登基後新選,雖然武藝超群,卻談不上誓死效忠。經過一場生死搏殺,很快放棄了抵抗。

“局勢已定,姜令儀與逸親王下令將帝后幽禁宮中,著三司會審,證實了永昌皇帝弒兄弒父,謀國篡位。

“八月,逸親王君希鍾與君穆風代理國政,廢永昌皇帝,撲滅了廢帝親信及皇后親族的反抗。之後,姜令儀鴆殺廢帝廢后。

“緊接著,彈劾君言棣的摺子雪片一般飛來。九月,君言棣因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縱奴傷人等數條罪狀,廢太子位,斥守皇陵,其黨羽也紛紛獲罪。

“一場雷霆萬鈞的政變,至此塵埃落定。

“次年元旦,君穆風登基為帝,改年號為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