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不好!快去請洛仙子!(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明殿上,頓時散放出精純的妖氣和魔氣。妖魔使臣,竟然完全沒有掩飾自己的氣息。
四族八國,另外七國除了周國,全部派出了國使。
卻是:齊使鹿麗,楚使禹謨,清使婋嬈,隋使牟棣,涼使襄仝,佛母國使臣鸞繡衣。
無論六國出於什麼目的,既然正式派出使臣,起碼說明了一點:他們承認了明國崛起的事實。
所以才採取了務實對待的態度。
六人手持不同的持節,一字排開的站立,氣度儼然,不卑不亢的叉手行禮,各報名號的說道:
“外臣…見過明國太后殿下!”
穆蒼月居高臨下的淡淡掃了一眼六人,不冷不熱的說道:“免禮,賜座。”
隨即,六個席位就當庭設立,六人一一坐下,算是第一次見禮。
三族六國,其中隋國和楚國是明國盟友,妖族兩國非敵非友,而清涼兩國明顯就是敵國。
“六國貴使,不知所來何事?”穆蒼月明知故問的說道。
涼國使臣襄仝站起來,“太后殿下,外臣襄仝受其他五國使臣推舉,代表六國懇請,懇請貴國分封有功之臣。”
“自古賢良之主一定會賞罰分明,聖明之君一定會順應大勢。那麼,忠心的臣子就會知恩圖報,鞠躬盡瘁。恭順的子民就會樂天知命,安分守己。”
“倘若封賞不豐厚,如何體現君王的恩惠呢?倘若國家為了標新立異,就違背古制,逆勢而行,又怎麼能得到上天和祖宗的眷顧呢?”
“功勞卓著者都有封地,唯獨貴國的功臣沒有封地,這難道是公平嗎?一片樹林中偏偏有一株竹子,這竹子難道不危險嗎?”
“臣聽說,君主對待臣子如同手足,臣子就會肝腦塗地,事情沒有辦不成的。君主若是對臣子刻薄寡恩,那麼就會將自己的臣子變成敵人。”
“大樹不會因為枝繁葉茂而死去,卻會因為缺乏枝幹而被連根拔起。沒有一條大河沒有支流,就像日月不可能沒有星辰環繞。”
“國家沒有封臣藩籬,就像日月沒有星辰,城池沒有陣法,大樹沒有枝幹,這難道可以長久嗎?”
他環視滿朝數百大臣,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貴國奄有西域,雖說是天道眷顧,可不也是諸臣忠心為國,效死君前的結果嗎?”
“如今貴國已有十四州,四族八國而有其一。可貴國之體制,卻與七國格格不入,這既非貴國之福,也非貴國之臣所望啊。”
“貴國為何不外順大勢,內安群臣,恢復分封之策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之理。難道天下寒門,有不希望成為封臣的?或者是,跟隨明王打天下的臣子,沒有資格成為貴國的新封臣呢?”
“明王把所有的土地和資源收歸朝廷,沒有寸土分給功臣,外臣擔心這恐怕不是明王的福氣,而是明王的禍患了。”
襄仝的語氣越來越咄咄逼人,“所以外臣代表六國,懇請貴國分封功臣,讓西域重回正確的道路,不要讓鄰國和天下人不安。”
“倘若貴國接受六國的好意,那麼貴國不但能獲得更多的友誼,還能安撫功臣,招攬武家人才。”
涼使一段挑撥離間,威逼利誘的話說完,大明群臣頓時怒不可遏。
其他五國使臣則是紛紛站起來,一個個聲援涼使,就是作為盟友的隋國和楚國的使臣,也建議明國分封大臣。
一個個都是為明國好的口吻。
話說隋國使臣也跟著發難其實並不奇怪。因為,隋主雖然是楊戩,可是隋國也是貴族聯合執政,楊戩不能枉顧群臣的要求,在體制上支援明國。
意識形態上,楊戩很難公開站臺明國,為寒門和變法張目。他是隋國貴族的皇帝,不代表底層魔族的利益,怎麼能明著同情變法?
“豈有此理!你們來我大明,就是挑撥離間麼?”明國大臣紛紛怒斥六國使臣。
“自以為是,卑鄙無恥!我大明官員沒人願意分封!蒼蠅逐臭,蛆蟲食糞,就以為雄鷹逐臭,蛟龍食糞麼!”
“怎麼?你們怕了麼?怕大明變法,怕天下寒門造你們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