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周使借兵復祡關,明王親征救晉閥。(第3/5頁)
章節報錯
所謂上等人,人捧人。兩人做了一會兒上等人,又提起借兵和結盟之事,這才離開伴月臺。
盤康親自送李洛兒進入驛館洞府,然後回宮不提。借兵之事,他需要在朝堂上再做定奪。
盤康絕對是個公私分明的人。事關楚國軍國大事,他肯定不會隨便決定。
說到底,楚國也是貴族聯盟。借兵給人族遠征這等事情,他需要和群臣商議,哪怕做個樣子也好。
翌日清晨,盤康臨時召集常朝會,召周使李洛兒和黎曦,說起聯盟和借兵大事。
盤康是監國太子,主持楚國軍政大事,楚帝盤坤反而不怎麼管事,一心閉關悟道,希望延長壽元。
大人物修煉變強為了什麼?當然是長壽和權勢。權勢有了,當然要活的更久。哪怕同樣的修為境界,壽元也有長短之別。
同樣都是大聖,壽元最多能相差八百餘年。
楚帝為了延壽,幾乎常年閉關。盤康名為太子,實為楚帝。
據說,楚帝很快就要退居太上皇,讓盤康繼位了。
楚國群臣到了道合殿,玉冠玄衣的盤康已經高座廟堂,李洛兒和黎曦也到了。
群臣行禮之後,就各就各位的按照品級和修為高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盤康道:“周楚乃天生盟友,起碼現在是。只是,如今全力對抗清國的卻是我楚國,而貴國遠在中域,鞭長莫及,無法提供一絲助力。”
“周使,孤想知道,既然是結盟,大周可能相助我國呢?若是遠方的盟友不能相互支援,那麼這種結盟難道不是水中之月嗎?”
周國和楚國結盟,本來是大好事。可是周國太遠,和巫域並不接壤,還沒有隋國的幫助大。
起碼隋國和楚國接壤,還能牽制涼國。周國呢?竟然毫無作用。
所以盤康這句話絕不是場面話,而是滿朝楚臣都想問的。
周國雖強,可是幫不到楚國,這麼結盟又有多大意義呢?
於是,楚國重臣盤蠡立刻站起來說道:
“殿下的疑惑,也是我們想迫切知道的。若是空有盟友之名,而貴國遠在天涯作壁上觀,那麼就難以體現貴國的誠意了。”
楚國群臣都目含期待的看著周使,希望她能代表周國,拿出實際性的幫助和好處。
因為如今的楚國,需要幫助。
李洛兒手持周節站起來,不疾不徐的說道:“我聽說,高貴的人往往會忘記不重要的事情。聰明的賢良也往往有失考慮,果然如此啊。”
她指著黎曦說道:“諸位請看,這位黎曦將軍,難道不是敝國臣子麼?黎將軍協助貴國抗清十五年,麾下將士戰死殆盡,斬殺清賊無數。”
黎曦也站起來說道:“外臣曦,相比殿下和諸位都不陌生。當年,我率領中域精兵,不辭辛勞來到南域,和貴國並肩作戰,櫛風沐雨十五年,可謂九死一生。”
李洛兒點頭,“黎將軍辛苦了,我代朝廷,代陛下,感謝黎將軍十五年抗清守邊,和楚國並肩作戰。”
黎曦說道:“神洲和巫族向來親近,本出同源。我黎曦雖然年輕,又怎麼不懂得唇寒齒亡的道理呢?所以我才奉命南下,和楚國共同抗清。”
楚國群臣一聽,頓時愣住了。
什麼意思?
這兩個女子一唱一和,意思就是說,中域其實早就在支援楚國了,還支援了十幾年,並不是沒有支援楚國!
果然,周使李洛兒對盤康行禮,肅然道:
“古籍中說,不能因為恩惠太小,就說恩惠不存。不能因為善事太小,就說善事無用。殿下是尊貴的賢者,不應該忘記敝國的幫助啊。”
“早在十幾年前,敝國的越將軍,黎將軍,就帶著必死之心,和貴國並肩作戰了,雖無大功,卻有大勞,怎麼能說敝國對貴國沒有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