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結盟,什麼兄弟之國,難道不需要稱稱各自的分量?和太弱小的國家結盟不僅沒好處,還會跌了大隋的臉面,讓諸國輕視大隋。

結盟可是大事。小國和大國結盟,弱國和強國結盟,哪裡會那麼容易?

所以,楊太后雖然對秦宇印象很好,也忍不住說道:“明使遠來是客,至於結為兄弟之國,還是謝過貴國的好意了。”

雖然沒有明確拒絕,但只要不傻,就都能聽出楊太后的意思。

門下侍中焱鳳更是不客氣,“貴國遠在神洲,距離何止千萬裡?而且國小兵少,自保尚且不及,和我大隋結為兄弟之國,怕是不合適吧?”

“所謂兄弟之國,陛下不好直接拒絕你。若是約為君臣之國,陛下或許會答應你。”

秦宇不卑不亢的回答:“外臣宇以為,相交於微時,相濟於達時,義也。相識於幼年,相善於壯年,情也。”

“大隋雖大,相對天下仍為微小,猶如人之幼年。就算是冉冉升起的太陽,難道沒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嗎?”

“我明國弱小,猶如小魚,譬如幼苗。可君臣同心,將士用命,難道沒有化為過海長鯨,成長為參天巨木的時候嗎?”

“微時結下的交情,難道不是最真誠的嗎?”

“貴國志向遠大,陛下胸襟如海,上天都在護佑,以至於遙遠的小邦都前來結盟,這難道不是貴國和陛下的德運嗎?”

“臣聽說,有道之人不會因為有造化就放棄一個福緣;滄海不會因為浩瀚就拒絕江河,大山不會應該高大就驅逐腳下的丘陵。”

“正因為如此,所以造化才沒有止境,滄海才不會乾涸,大山才不會孤獨啊。”

“陛下和太后,都是有造化的有道之人,怎麼可能因為敝國弱小遙遠,就放棄敝國的友誼呢?”

楊戩心中給秦宇點了一個贊,趕緊表態道:“貴使之言有理,朕心有所感。賜座!”

群臣聽了秦宇的話,都是無法反駁,終於開始思考是不是一定要拒絕明國。

皇帝親自表態,態度有了變化,群臣也不好再直接讓秦宇難堪。

而且,秦宇說的的確有道理。

就是真正掌握大權的楊太后,心中也有了猶豫。

“外臣宇,謝陛下賜座!”秦宇大受鼓舞,表面上仍然淡定從容。

“陛下,偽清偽涼建國數年,可敝國絕無絲毫結盟之意。可見敝國雖小,卻非攀附強梁之國也。即便是大國,若我國瞧不上,也不會結盟。”

“為何敝國從無和偽涼偽清結盟之意?因為偽涼偽清皆非魔域巫域正統,眼下雖然如日中天,將來卻必敗無疑。敝國雖小,亦知天命。”

“若敝國能一統西域,則偽涼必如坐針氈,如芒在背,這難道不是敝國可取之處嗎?”

楊戩點頭,“如此說來,貴國確有可取之處,朕竟不知,神洲西域還有如貴國者。”

秦宇見到隋帝的態度越發友善,再次趁熱打鐵的說道:“好教陛下知曉,敝國其實和楚國也是兄弟之國,密約之盟。此事,大楚太子可作證。”

什麼?楚國已經和這明國暗中約為兄弟之國?

群臣都是面露驚愕之色。

但如此大事,明國使者肯定不會空口白話的撒謊,也無法撒謊。

楚國可是比大隋強大。盤康都願意和姜藥約為兄弟之國,那麼大隋也不是不可以。

“好。”楊戩點頭,他轉頭看著楊太后,“太后,朕認為可以結盟,太后的意思呢?”

楊太后點頭,“結盟也不是不可。不過,老身想要聽聽,明國想要什麼。貴使,簡單說,明國公能給大隋什麼,他想要大隋什麼。”

秦宇見到楊太后如此直接,也不再遮掩,“太后,我家主公承諾,只要統一西域,就在貴國需要的時候,對偽涼用兵,牽制偽涼的東方兵馬。”

“至於敝國想要什麼…敝國聽說墨草高原有最好的魔血馬,名叫魔驤,乃是天下四大天馬之一,不但能日行十餘萬里,戰力也很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