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遒勁,法度森嚴,也是真界少見的書法藝術,當然是姜藥親筆了。

此時,姜藥正帶著一群人,站在樓牌之下。

“太傅請看,這樓牌修煉不到一年,然而卻有古樸圓潤之意,怪哉啊怪哉。”楚恒指著樓牌說道。

姜藥一看,果然見到這新修不久的樓牌,真有一種氤氳之氣,顯出幾分古老。

很明顯,這是感應到了天道氣運。

“善哉。”姜藥輕搖羽扇點頭,“道之為氣也。”

說罷,拄著蛇杖拾階而上。

上山臺階兩邊,每隔十丈就有一對石獸,顯示茗山書院的極高規格。

不一時,前面又是一座樓牌。

上面四個字:修文道場。

又是一副對聯:

四書通大道,心海明月在;五經感太微,靈臺魂燈長。

這也是姜藥的手筆了。

此人眾人看到這對聯,更是感到大有道理。

及至到了書院,首先入眼就是一個青石廣場,雕刻著一個相貌奇古的老人,撫須展卷,意態通幽。

旁邊石臺上八個字:大成至聖,萬世師表。

此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據姜太傅說,乃是上古先賢聖人。本來,整個青閥都沒有人知道孔丘這個人。

可是現在,孔丘在青閥的名聲極大。

當然,也僅僅侷限於青閥了。其他地方,沒人知道孔丘是何方神聖。

孔丘的厲害之處是,他的《論語》大道至簡,妙意高遠,非常容易上頭。

越是研究《論語》,就越是感到自己之前的道,很不完整。

或者讓人感到,自己之前的道,不對,歪了。

太傅說,孔丘是儒道之祖,儒道乃人道真意。如果天下不修儒道,那麼天道就是有缺的,個人的道也會受到影響。

姜藥帶頭對孔聖雕像施禮,這才進入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宮,然後才進入書院道場。

這裡,就是文院了。

很多身穿嶄新襴衫的少年武修,正在研讀《四書五經》。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人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

“道並行而不相悖…道不同,不相為謀…”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對於文教早就斷絕的真界來說,能讀懂《四書五經》這種“史前經典”,顯然並不容易。

他們,僅僅識字而已。

很多書中的人名,事件,典故,都是他們不知道的。

尤其是《春秋》和《易》,讓他們學的有些吃力。

還有人,在按照姜藥的字帖,練習所謂的書法,或者作畫。

這些人之前只知道武道,什麼都不懂。幾乎是從無到有的學習這些從未接觸的東西。

他們學的越深入越發現其中的博大精深。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