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盟友,可畢竟是兩國,彼此之間不會沒有戒備,大爭之世的背景之下,相互爭霸也是必然的。

諸侯爭霸的結果是“諸國歸越”,姜正嫡的“大越”統一了真界四族。

可這個大越,顯然不是什麼好朝代。

從目前瞭解的情況看,大越王朝早就不存在了。這個楚國,只是大越分封的一個諸侯國。

盤康失敗後,楚國滅亡。姜正嫡因為愛惜盤康的才能,苦心勸降了盤康,封盤康為天簡大將軍。

因為楚越兩國都是巫族,所以這個過程某種意義上算是“楚越合流”,類似民國時期南京政府和武漢政府的“寧漢合流”,算是姜正嫡的大越收編了盤康的大楚。

盤康降越後,因為功勞很大,所以被封為“楚國王”。

注意,不是大楚,而是楚王國。雖然都是楚,可大不一樣。如今這個楚國,就是大越王朝分封的楚王國。

盤康從楚帝變成楚王,從有潛力統一天下的梟雄變成了一個異姓諸侯王。

可是,盤康這樣的人,怎麼會敗給姜正嫡?

沒道理啊。

盤康的厲害和氣運,天下皆知,他所在的蝶變部,是巫域最大的部落,隱隱就是巫域霸主,基本盤極其強大。

此人身負巫域眾望,獲得了巨大的支援,除了一直和蝶變部不對付的黑蠆部,絕大多數部落的大小貴族,都是支援盤康的。

而盤康以天人之姿,也無愧族人的支援。

然而,這等人物,竟然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姜正嫡?

他如此驕傲的人,為何最終以楚帝之尊,甘心投降姜正嫡?

為什麼?

盤康和楚國絕對不會輸給陰謀,肯定是輸給實力。

姜正嫡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一個小世界的隱世力量,比盤楚的力量更大?

不可能。

這是關於盤康的懸案。

還有,按照這個史料,自己是“猝然殞命”,也就是暴斃。

他那時肯定是個強者,多半已經是武聖強者,怎麼可能會暴斃?

又不是凡人,還會猝死。

根據時間線,“偽明主姜藥猝然殞命”的時間是真命七年,這個時間應該是他勢力正盛之時。

不然,史料也不會很重視的寫出:“偽明主猝然殞命,偽明軍心大亂,太祖趁勢攻明”。

趁勢!

史家都善於藏筆,或使用春秋筆法。一個“趁勢攻明”,說明了當時的大明已經很強,姜正嫡沒有攻滅大明的能力,所以只能趁著明主暴斃的良機,趁機攻明。

那麼,當時的自己起碼也是五六十歲以上,甚至百歲了。所以,不可能是死於藥靈體的第二次大劫。

第二次大劫就在兩年後,不到三年,時間線根本對不上。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死於七十二歲時的第三次大劫?

第三次大劫還有三四十年時間,時間線或許能對上,可不符合“偽明軍心大亂”的史料。

因為,如果自己找不到渡過七十二歲時第三大劫的辦法,一定會未雨綢繆,預先交辦後事和繼承人。這樣,就算自己掛了,也不至於造成“軍心大亂”。

造成“軍心大亂”,必定是突發事件,而且連自己都沒想到,這才沒有佈置。

所以,也不可能是死於第三次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