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藥回到“相府”,第一時間就任命丞相府屬官。

這就是開府建牙。

姜藥坐在改名為明政堂的畫堂,頒佈屬官名單。十幾人絕大多數是這幾年他培養的領主府家吏。

任命虞姝為丞相府長史。

楚恆為主簿,郭寬為吏曹掾,柳彥為令史,陳韜為禮曹掾。

朱顏為丞相府戶曹掾,織城為軍師祭酒。

任命封恪為丞相府護軍都尉。

凌度為兵曹掾,周正為法曹掾…

總共十五人,幾乎是另一套朝廷班子。

每個職位,姜藥都親自規定了職責。

比如令史柳彥,職責就是向六部等有司傳達丞相府的命令,並轉呈六部的公文。

比如兵曹,就是監管兵部,禮曹監管禮部,吏曹監管吏部…丞相府六曹,還兼任六部侍郎。

等於說,六部的實際負責人,不是尚書,而是兼任侍郎的丞相府曹掾。

姜藥等於是趁著朝廷新立,眾人不明就裡的當口,狠狠鑽個空子,首選攫取朝廷六部的大權。

丞相府的班子搭建起來之後,新鮮出爐的丞相府立刻以丞相姜藥的名義,求賢青閥十三郡。

姜丞相宣佈,凡百歲以下骨齡,武尊圓滿以上修為者,十日之內皆可來丞相府參加選拔朝廷官吏。

命令一下,很多符合條件的散修寒士便爭先恐後趕赴青凰城。

無論選不選的上,這麼好的機會總要試一試。

那什麼姜丞相,可沒有規定寒門不可以!

短短數日,就有數百人來到丞相府。

奇怪的是,絕大多數都是寒士出身。顯然豪門大族沒把這什麼朝廷官吏當回事。

對於沒有聽說過的事物,他們一向持反對或輕視態度。他們也不在意這點俸祿。

豪門大族,基本上都是冷眼旁觀。就算是已經被任命為尚書的家臣,也是興趣缺缺。

在他們看來,君府一等家臣的身份,比什麼狗屁尚書值錢多了。

尚書是什麼?寺卿是什麼?能吃麼?

他們認為,這多半是主公心血來潮。所謂朝廷,不過就是一家說關就關的商鋪。

等到主公沒了耐心和興趣,也就結束了。

所以,這些人對於丞相府選拔賢才,都是嗤之以鼻。

……

姜藥這幾天可謂極其忙碌。

每一個來“面試”的人,他都親自面試把關,一個個的過。

根據別人的修為,性格,才能,資質等因素,做出一個基本的判斷。只有他認為是上等,才會透過選拔。

十天功夫,姜藥篩選了整整一百多人,作為新建朝廷五品以上官員。

五品以上官員,從地方到中央,姜藥共設定了兩百多人。其中原本的家臣佔了上百個位置,剩下的一百多人,全部是姜藥選拔的新人。

等於說,中高階官吏的人選,大半都出自丞相府!

姜藥在丞相府大開宴席,招待一百多個“門生”。

卻說這日姜藥大宴群僚,一百六七十人濟濟一堂。姜藥坐在主位,一身定製的嶄新紫色真衣官服,高冠玉帶,胸口繡著鳳凰圖案。

即便姜藥年少,穿上這身官服也顯得很是肅重老成。

這是按照姜藥《輿服制度》做出來的一品大員常服。

一百六七十個“丞相門生”和丞相府僚屬,也都穿著趕製出來的新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