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

秋高氣爽,風和日麗,領主府內正根據姜藥的命令,準備中秋月宴。

在此之前,姜藥已經吩咐領主府用靈米、靈豆等食材做成了月餅。還下令給凡世縣衙,讓縣衙官員用凡食製作月餅,推廣民間。

不久前,姜藥曾經頒佈過《五節令》:

“設元月初一為春節;元月十五為元宵節;設立五月初五為姜公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八月十五為中秋佳節。”

在頒佈《五節令》的同時,姜藥還頒佈了《茗山歷》,以華夏農曆為曆法,定下二十四節氣。

自此,茗山領有了完善的歷法。

這個世界的紀年非常扯淡,讓姜藥鄙視不已。比如今年就是9715年,至於這個9715年怎麼來的,就是簡單粗暴的萬年一輪迴。

也就是說,過了10000年是哪年呢?就是1年!

再過一萬年,又從1年開始紀年,迴圈往復。反正就算武聖,也才四千多年壽元,他們覺得萬年一輪沒問題,他們只看骨齡,不看出生年月。

扯不扯?

這紀年法根本沒有誠意,對待歷史極不尊重。當然,真界也沒有修史的傳統。起碼到現在,姜藥不知道任何一部史書。

武閥收藏的古籍,記載的事件雖然不少,可都是當時記載的原始史料,非常凌亂,而且直接用當時的紀年,不會編纂成史書。

比如古代一次大戰,當時記載的是9715年,那麼哪怕過去了幾萬年,過了幾個9715年,可也沒有後人去專門更正。

為何?

因為真界沒有史學精神,所以年代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事件的過程和結果。

這就好比百姓只關心古代的某個故事,而不關心故事發生的年代是一個道理。

而且,這個扯淡的輪迴紀年也從來沒有節日節令。

就好像一段輝煌的文明被毀滅之後,被抹除了大片的文化元素,丟失了很多傳統一般。

這讓“考古學者”出身的,史學精神已經形成性格因子的姜藥,非常鬱悶。

他沒辦法改變,就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設立華夏農曆。

……

虞姝才來幾天,就遇見茗山領第一個中秋節,也真是運氣。

“仲達還真是無聊,竟然搞出什麼中秋節和曆法節氣。這有何意義麼?”虞姝看見領主府的家吏們在佈置中秋月宴,感到有些不解。

姜藥說道:“意義不是沒有,但虛無縹緲,阿姐或許不會認同。”

虞姝倒是認真起來,“願聞其詳。”

姜藥在亭中坐下來,“這是文明美學,就是人文高度。唉,小弟也很難描述。這就像一件衣服,沒有花紋固然一樣穿,可畢竟不好看。”

“這節日,便像衣服上的花紋。有了這個,紅塵世界就更有光彩,更加豐滿動人,更有人情味。這人生嘛,也就多了詩情畫意,少了單調乏味。”

“看其小,能讓人活的更高階。看其大,能增加認同,凝聚人心,教化萬民,這便是文兒化之,以明天下。”

虞姝默默想著姜藥的話,越想越覺得大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