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戰鬥篇 14(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早上,鄭校長把艾育梅送進了東頭第二個土教室,向學生們介紹:“這是你們這個學期的新班主任,艾老師大家都熟悉,她是咱村土生土長的,曾經也是我學生,畢業於三姓師範學校,以後就由她帶二年一班。下面讓艾老師給你們上課,大家歡迎。”
掌聲響起時,艾育梅走上土坯壘砌的講臺,摸著講臺上一摞新書,內心忽然有了一種自豪感。她看鄭校長走出教室,翻開花名冊點名。當最後點到黃士亮時,四亮笑嘻嘻地從最後一排中間位置站起來,故意拉長聲:“到——”艾育梅嚴肅地說:“以後不要拉那麼長的聲。”四亮收了笑容,繃住臉大聲說:“是,大嫂。”同學們一陣轟笑。“坐下。”艾育梅糾正道,“在學校要叫老師,不能叫大嫂。”四亮又拉長聲道:“知——道——啦——”逗得同學們又轟笑起來。
艾育梅帶的這個班有三十多個學生,數黃四亮在班裡最淘氣。這混小子故意出洋相,留下了很多笑柄。剛走上講臺時,她強調要搞好個人衛生:“脖子黑的,能搓下泥的,都好好洗洗。如果發現誰太埋汰,別說我用磚頭子摁水裡蹭。”四亮舉手說笑:“我好久都沒過洗澡了,一搓全是皴,嘻嘻。大嫂老師,我願意用磚頭蹭,嘻嘻。”艾育梅就罵他:“賤皮子!”
有一回,她拿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些生字,教學生複習,用教鞭指著“被”字叫四亮念,四亮腦袋故意歪過來歪過去,認了半天假裝沒有認出來。她啟發說:“到了晚上睡覺時炕上是啥?”四亮嬉皮笑臉地說:“是褥子。”接著問:“那褥子上是啥?”四亮實話實說:“是我媽。”同學們一陣鬨笑。艾育梅心裡也憋著笑,用教鞭使勁敲講臺,把浪笑壓下來,繼續啟發說:“那你媽身上是啥?”四亮忙回答說:“是我爹。”同學們轟的一聲炸了窩。艾育梅大聲喝問:“被呢?”四亮也瞪起眼睛說:“被讓爹揣腳底下啦!”同學們又一陣鬨堂大笑,艾育梅也忍不住笑了。
過了一會兒,在她異常嚴肅的目光掃視下,教室終於靜下來。她用教鞭又指指“筆”字問四亮念什麼,四亮看了半天,抓耳撓腮叨咕道:“上邊是個竹帽子,下邊是個毛,不能竹,也不能念毛,念啥呢?”艾育梅用手指著上衣口袋露出的鋼筆筆冒,啟發說:“這是啥?”四亮仔細看了,似乎恍然大悟:“咂。”課堂立刻潮哄起來。艾育梅強板住面孔,用教鞭又敲敲講臺,待學生們靜下來,氣哼哼地說:“你看清嘍,這哪是咂?這是筆!”接著罵道,“你真是個榆木腦袋!”四亮反倒認真起來:“不對,我媽說我是死腦瓜骨。”
當艾育梅在學校辦公室學說四亮在課堂上的表現,逗得幾個老師樂翻了天。鄭校長合不攏的嘴角竟樂出了口水,金書啟笑趴在桌子上直喊岔了氣兒,黃香蘭則傾著身子錘打艾育梅的肩膀笑個不停,說出話來也顫了聲:“這四亮可笑死人了。我跟你說,四亮不是學習的蟲樣,是個蹲級包子,每次考試都打狼。”艾育梅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說道:“這小子心思沒用在學習上,想問題時總好敗道。”金書啟說:“那小子就是個渾球兒,他是故意跟你犯渾呢!”
鄭校長笑夠了,抹了抹嘴邊口水,忽然問:“育梅,聽說你還喜歡文學,有時也練筆寫東西,有這事兒?”不等艾育梅回答,旁邊的黃香蘭探過身子伸手替她拉開辦公桌抽屜,拿出一張報紙,一邊抖摟一邊揭秘:“何止是喜歡寫,都在《三江日報》農村版‘黑土地’副刊發表了,看看,這上有嫂子大名呢!”那張報紙吸引了鄭校長的目光:“快拿來,咱好好欣賞欣賞艾老師的大作。”話音未落,香蘭已經將報紙遞過來,外派的男女兩個老師也被那張報紙吸引過去。
艾育梅淡淡一笑:“我是摸黑跨上了文學的門檻,一開始,我在師範校偷偷地寫,後來被語文老師知道了,他鼓勵我大膽寫。我們幾個喜歡文學的同學聚攏在一起,弄了個‘蒲公英’文學社,徵文、研討、切磋,還是很活躍的。文學社圍繞鄉土生活搞徵文,我把五首習作歸在《鄉謠》組歌裡投了稿。沒想到被文學社投寄到報社,在那副刊發表了。”說到這兒,又謙虛地補充一句,“寫得還不夠好,請你們多給指點啊!”鄭校長快速瀏覽一遍,連聲說好,很有情調地念了起來:
農家時令
□□□□□□□□(此處隱藏150字,出版時補齊)
就愛這圪達
□□□□□□□□(此處隱藏136字,出版時補齊)
命運
□□□□□□□□(此處隱藏192字,出版時補齊)
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此處隱藏162字,出版時補齊)
枯榮界上歷滄桑
日子苦短,世道悠長,窮過富過都得思量。朝夕逐夢,應時應晌,任憑歲月改變模樣。枯榮界上歷滄桑,一年一年演青黃。耕耘一方沃土,收穫一段時光。
人生易老,世事無常,哭過笑過還去奔忙。風雨兼程,你來我往,不怕重擔壓垮脊樑。枯榮界上歷滄桑,一輩一輩耐炎涼。留下一串腳印,活出一場希望。
剛唸完,金書啟連連誇獎:“寫得好!寫得好!雖然沒有趕時髦的詞兒,但非常招人品讀。特別是後面這首《枯榮界上歷滄桑》更好,展現了我們鄉村熟悉的場景,吟詠了歲月更迭的景象,也道出了人為啥活著的道理。艾老師對人世的感悟咋這麼深呢!”
艾育梅感慨道:“你沒聽上了歲數的人常說嘛,這人活一世呀,那是經百事做百夢。這夢啊,有長有短,有苦有樂,有醉有醒,誰能說盡人生過往、世道變遷呢!你看有多少個晝夜輪轉、青黃交替,都難消愛恨,難逃滄桑。”
金書啟接著品評說:“能寫出這麼好的詩歌真是難得!如果把二十四節氣四句謠插入《農家時令》適當的位置,效果會更好。”黃香蘭也忍不住品評了:“喜歡《就愛這圪墶》,就像看到了一幅年畫一樣,也喜歡《不枉來人世走一遭》,那些排比句很有氣勢。”又看著艾育梅,故意逗笑,“《命運》寫得挺有意思,裡面有故事呀!嫂子,說實話,把甜甜的事兒串裡邊,那是啥事兒呀?”艾育梅紅頭漲臉地轉移話頭:“快聽聽校長是咋評價的。”
鄭校長依然拿著報紙,一邊瀏覽一邊品評:“你的詩歌真的很棒!似乎作品的精神層面和作者的年齡不匹配,但作者就在眼前,又不得不信。總體看,這組歌很有嚼頭,很接地氣,真是越看越愛看!有些句子非常有味道,比如,一粒情種萬朵花,一犁春色萬擔秋;有些句子來自鄉村口語,比如抓把黑土能冒油,插個柳條也發芽;方言入詞也很有特色,比如賊啦,管夠,圪達。這說明育梅觀察生活細緻,提煉主題嫻熟,運用素材獨到。其實這些內容我們也都熟悉,可我們卻表達不出來,為啥?正所謂‘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嘛!”
金書啟接話說:“我們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悟性。艾老師太會寫了,佩服,佩服!”聽到誇獎,艾育梅有些不好意思:“我有寫東西的興趣,其實就是想讚美生活,也激勵自己,我不願庸常地活著。”黃香蘭誇道:“嫂子你是咱鄉下才女,有這方面的天賦,說不定將來能當個作家呢!”艾育梅笑了:“還是老老實實坐在家裡吧,咱可沒那麼大妖勁兒啊!”鄭校長鼓勵說:“人難得有情趣地活著,艾老師才十九歲,未來可期。生活剛剛開始,別丟了寫作抱負,我們期待你會有更好的作品……”
索老歪家房屋後身沒有園子,房后土道行人往來能看見屋裡的情形。數日後的一天中午,黃士清路過索老歪家,見土道上有一攤溼呼呼的牛糞胎,又見索家人在睡午覺,心生一念。他趕緊找個窩瓜葉子把牛糞胎裹起來,用足力氣向屋裡南炕甩去。
“誰!誰!誰這麼缺德?啊?”索老歪從後窗戶跳出來,胸上骯髒一片,左右看半天也沒見人影。他罵道:“損玩意,有能耐明著來,暗使壞算啥章程!”他媳婦站在窗戶內嚷道:“你可別吵吵了,別不知砢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