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一個愛好看書。

似乎儒聖這個七皇子生下來就天賦異稟。

宮內請來的太子師齊齊誇讚七皇子天資聰慧。

百年罕見。

不過當時的皇帝倒是無所謂。

七皇子這個兒子,太沉默寡言了。

而且每次與這個兒子對視的時候,皇帝感覺看向的都是一個沉默寡言的長輩一般。

一個對自己失望透頂的長輩。

所以七皇子成年之後,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兒子丟到偏遠的邊疆。

儒聖沒有怨言,只是恭敬的接過了聖旨,當天帶著家眷前往邊疆。

當一個番王。

到了邊疆,這位在京都一直沉默寡言的七皇子開始活躍了起來。

他不在開始喜歡書籍,而是喜歡遊歷自己的封地。

在這裡除了皇帝的聖旨,沒有人再能命令他。

於是他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但為了防止皇帝起疑心,他只是先對封地的平民百姓們進行改造。

教他們認字,收斂私地分給這群土地。

短短八年的時間。

老皇帝看著奏摺上面描述的一副天下太平景象陷入了沉默。

八年的時間,讓一個偏遠的封地。

讓一個普通人農民都吃不飽飯的平民們一個個的都能吃上飯菜。

子子孫孫們都能認識字。

甚至朝中大臣都開始模仿這個七兒子的治國辦法。

七皇子就像是一個強心劑,給這個即將落幕的帝國從新續上的新鮮血液。

老皇帝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甚至他感覺自己可能要不了兩年就要駕崩。

於是他私信給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成為自己的太子。

讓兒子直接謀反這個父親。

這是老皇帝做的唯一正確是事情。

當美色成為了他眼中的過眼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