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受重創
章節報錯
一來,王朝穩定,來到江南的官員縱使有些小貪,也不會讓江南地方傷筋動骨;二來,江南的氣候適宜,要知道,在天災之前,一半以上的稅糧都來自江南。但這一次,反而是富裕的江南首先出現了人吃人。
越是清醒,方懷就越是對這個王朝厭惡。深吸一口氣,方懷拉住了喬果的手:“不要髒了自己的手,這些人我有辦法安置他們。這幾個在縣城中不是唯一,如果我沒有猜錯,恐怕整個縣城都人人自危了。”
喬食一開始很安靜,聽到這裡,突然抬頭看了一眼方懷和姐姐:“懷哥,姐姐,我們,我們要不要去看看白大夫他們啊?上次白嬸嬸幫了我們很多,我擔心......”接下來的話,不言而喻。
喬果也很擔心那對善良的夫妻,她轉頭看著方懷,眼睛裡不自覺帶著期盼。三人的揹簍裡放了一些糧食,在方懷的帶領下,走到了回春堂的後門。輕輕叩門之後,裡面傳來一聲顫抖的聲音:“誰!?”
聽出這個聲音,喬食回覆裡面:“嬸嬸,是我啊!你還記得我嗎?我們今天來縣城,想來看看你!你和白大夫現在怎麼樣?”裡面安靜了一會兒,很快就傳來門閂卸下的聲音,接著門被開啟。
乍一見到白夫人,喬果吃了一驚。上次過來的時候,白夫人的臉色不能說健康,但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臉色蠟黃,整個人驚懼不安,甚至有些病入膏肓。白夫人拉著喬食的手讓三人進門。
一進門,一股惡臭撲面而來,讓三人不約而同皺起了眉頭。不過他們不是嫌棄,而是覺得奇怪:這惡臭不是一般的臭味,而是糧食發黴的臭味。可這個時候,糧食被人藏著都來不及,怎麼會仍由它腐爛呢!
白夫人哪裡不明白這幾個人的疑惑,可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三人進屋,喬食一眼就看到床上躺著的白大夫。此時的白大夫青白著臉,嘴裡時不時咳嗽幾聲,一看就已經是病重不少日子了。
喬果覺得奇怪:“嬸嬸,回春堂不是有藥嗎?怎麼白叔叔這裡,好像沒有什麼藥味?”上次來回春堂,雖然幾個人來去匆匆,可喬果還是能聞到明顯的中藥味。但這一次,除了臭味,似乎沒有中藥味了。
白夫人聽她問起這個,眼淚再也控制不住:“造孽啊!我和你白叔做了一輩子好人,可最後臨了卻被那些人逼到死路!”白夫人這段時間一直擔驚受怕,現在好不容易開口了,哪裡還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她斷斷續續的講述中,喬果三人終於明白髮生了什麼。上次方懷暗中做好事給白家一些糧食,白家也秉持善良的宗旨,把新糧舊糧摻和在一起偷偷送給附近的鄰居。當然,這些個鄰居都是人品過關的。
可惜啊,白家千算萬想沒有預料到,鄰居也有難纏的親戚。自家沒有糧食了,想要蹭點親戚的,誰知道,往日裡看上去一派窮酸樣的親戚,家裡居然有新糧。這一下,他們可就想多了。
鄰居也知道這事的輕重,一開始是半點口風都不敢透,就擔心給白家帶來麻煩。可糧食總有吃光的時候,就算大人可以忍,小孩子哪裡能忍。終於有一日,在有心人的引誘下,孩子說出了他們一直想要的答案。
這一下子,可捅了馬蜂窩了。白家夫妻是出名的心善,天災沒有出現時,只要有可憐人一哭,白大夫就直接免去醫療費,還贈送藥材。現在白家有糧食,那是好事,而且是天大的好事。
可這親戚也知道,要是他們一家人去拿,拿也那不多,再說,這裡的鄰居這麼團結,也不好對付。貪念一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偷偷聯合了附近的流民,打算來一個一網打盡,這樣,糧食可不就全是他們的了。
那些流民遇到這樣的好事哪裡會拒絕,這些人商量了一下,選了一個天氣乾燥的夜晚,一把火打算燒死裡面的人。那時候,那親戚還不知道流民為什麼要燒人。直到,有流民在吃燒紅的屍體。
晴天霹靂!親戚當然有貪心,但同樣不想跟這樣沒有人性的東西合作。流民一看被發現了真實面目,也不再留情。在原來的計劃中,這幾個本來也是要在事後被殺死的,現在不過是提前而已。
白大夫就是這個時候出來的,老人家年紀大了,本來覺就淺。聽到旁邊有聲音傳來,還以為是缺糧了。現在家裡糧食夠了,他也是想著做做好事,再說,晚上也不容易被人看到,就想要送對方一些。
誰知道,出來會看到這樣一幕,他大聲喊叫,才終於讓鄰居出來,大家一起制服這幾個流民。可惜,白大夫到底被這夥人打傷,年紀又大,就算糧食和藥不缺,可沒有營養,好的也就慢。
讓人覺得絕望的是,隨著糧食的一天天減少,回春堂門口漸漸排起了長隊。有些是賣慘,有些是道德綁架,非要白家拿出糧食來。白夫人考慮到丈夫要修養,只能把糧食大把給出去,想換個安靜。
整個縣城不知道多少人,更何況,人心不足,有些人覺得自己少拿,還要再回來拿一次。白家夫妻沒有孩子,兩位老人又都是風燭殘年的,那些餓瘋了的百姓根本不怕。白夫人萬萬想不到往日看上去和善的人,會變得如此惡毒。
等到糧食分光,這些人那無可拿,竟然拿走白家夫妻的藥材。有些人一口咬定,白家還藏著糧食,要白大夫的藥的話,就要用糧食來換。白夫人差點被活活氣死,可想到家裡奄奄一息的老伴,還是撐了下來。
兩個人沒有糧食,每天都只能啃一些白夫人去外面撿的垃圾過日子。還是旁邊的寡婦家中看不下去,偷偷給白家送了一些。可白夫人已經被身邊的人傷透了心,根本不要,就是人好心送過來,也寧可讓它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