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顧欣慈大吃一驚的訊息自然就是那個中年人宣佈的。這位老兄應該是個煽動氣氛的高手,將大家的胃口吊得足夠高之後,才宣佈訂婚書上的證婚人,竟是當朝剛過世不久的文太傅!

“雖然這位老人家已去世將近一年了。但大家說說,近十年來,或者說的更遠一些,近幾十年甚至近百年以來,在整個建安縣,可有人的名望比得上文太傅他老人家的,沒有吧?

這文太傅啊曾是先帝爺的老師啊,後來又奉先帝命做今上的老師,哦,那時咱們皇帝還是太子呢。後來先帝薨世後,文太傅又受命做輔政大臣,一直輔佐今上至親政。

這樣一個在咱們大齊朝都能稱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說句不好聽的話,跺跺腳整個大齊都會震三震,而這樣的人,就是眼前這位謝公子和這個小姑娘的證婚人!了不起啊了不起,真是羨慕死我等。”

中年人一臉激動地宣佈完畢,方意猶未盡地將手中拿了好一陣兒的證婚書還給了謝景瀾。好在謝景瀾面上神情並沒有什麼變化。

然而顧欣慈整個心卻如翻江倒海一般,說不出的震盪。

她十分複雜的瞥了一眼謝景瀾,就在半個月前,她方得知文太傅是謝景瀾的恩師,但怪的是謝家其他人卻一概不知,而她本以為這是謝景瀾藏至心底的一個秘密,誰知今日,謝景瀾卻由著這個中年人將這樣一個驚天訊息當眾宣佈了出去。

理由呢?

顧欣慈自是不會覺得是謝景瀾攔之不及才讓那中年人將訊息洩露出去的,以謝景瀾處世之精明,絕沒有攔之不及一說。

只是,還是那句話,理由呢。

“啊呀,是文太傅啊,咱們怎麼忘了他老人家也是咱們建安縣的,只是這位文太傅一直遠在京城,卻又如何能做了他二人的證婚人呢?”顯然震驚的不是顧欣慈一人,有人大聲追問。

“各位抱歉,大家只要得知謝某和我家娘子的親事,是當年雙方父輩多年前訂下的即可,其他無關之事謝某不會作答。當眾拿出訂親書,也只是想請在場諸位做個證明,謝某親事並不象方才這位王家大嬸所言,跟什麼顧雲鳳有半點兒關係。言至如此,大家請便。”

說至此處,謝景瀾才微微轉頭看向顧欣慈:“娘子,你方才所說的另一件事,有關這位王家大嬸追討聘禮之事,我也有證據……”

“哦,是什麼?”顧欣慈下意識問。

“稍等。”卻見謝景瀾微微一笑,突然向方才他所站立的人群左側看去。然後就見謝景瀾衝著人群后方揮了揮手,衝一人喊了一聲:“周兄。”

“哦來了來了。”人群分開處,就見一個衣飾華美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拿著一本藍皮帳本快步走了過來。就見他走到謝景瀾身前輕聲低語了幾句,之後就將手中帳本遞給了謝景瀾。

然後就見謝景瀾再次露出胸有成竹且略帶嘲諷的笑,卻是開口道:

“謝某來介紹一下,這位周公子,是咱們建安縣最大當鋪得恆當的少東家,兩年前,顧雲鳳就是拿著這位王大嬸所謂的聘禮,一枚碧青色玉鐲,前去德恆當將那鐲子以死當的形勢,將其典給了周家當鋪,這帳本上面記得一清二楚。仍請方才這位先生來作個見證。”

說著謝景瀾向方才那讀證婚書的那中年人投去一瞥。

“好嘞。”那中年人當即心領神會,再次站至謝景瀾身旁,看了一眼那帳本後,大聲念出了上面所寫的一行字。

“景元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死當青玉鐲一枚,作價紋銀六十兩整,託當之人,建安縣順來鎮顧家村人氏,顧雲鳳。”

“這位大嬸,你還有什麼說的?”侯那中年人說完,謝景瀾面無表情地看向呆立一旁的王劉氏。

這麼說吧,其實就在方才謝景瀾請那位中年人念出訂婚書上所寫的內容後,王劉氏就傻了般站在原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了。她人雖極為潑辣不講理,到底也是一個正常人,豈能不明白人要臉樹要皮之說。

她是萬萬沒想到,顧雲鳳母女竟連她也騙。因而此時她正在無地自容中。

卻沒想到謝景瀾竟又給了她當頭一擊,“這賤丫頭,我是她親大姨啊,連我都算計,我……我這就找她算帳去。”

說著那王劉氏一臉倉惶就想逃離此處,誰知,“且慢。”謝景瀾竟突然叫住了她。

“什、什麼事?謝、謝公子,不好意思啊,都是我這個沒腦殼兒的,受了顧雲鳳母女的騙,才鬧了這一齣兒。看我做的這個事兒,真是沒臉啊。

可退一步,說一千道一萬這也不能全怨我吧,顧家母女一個是我親妹子,一個是我親外甥女兒,誰知她們連至親也騙,我也是上她們的當了,才來林家門前鬧事兒的。

但我萬萬沒想到,她們不但誆騙我說,是你家娘子顧欣慈搶了顧雲鳳的親事,還讓我來找林家要聘禮,是我妹子親口說的,當年忘了收回這鐲子了。”王劉氏悻悻地道。

“呵,不盡如此吧,據我所知,這玉鐲根本就不是你們王家的,自然更不是顧家母女的,但它流落至當鋪卻跟你們三個哪個也脫不了關係。

王家大嬸,謝某就直說了,這玉鐲本是我家娘子之物,確切說,是我家娘子生母之物,當年,我岳母出事之時我家娘子尚不滿兩歲,是以不記事,這鐲子就是她的首飾之一。”卻聽謝景瀾淡淡道。

什麼?這次一旁顧欣慈再次吃了一驚。急急問道,“相公你說這話可有根據?為什麼說這鐲子是我娘之物?”顧欣慈震驚地問。

“謝家公子,你可不能胡說啊,別的也罷了,但這鐲子可千真萬確是我王家之物,那上面還刻著我王家的姓氏呢。”王劉氏也大喊著道。

而本來,若王劉氏不大喊也引不起顧欣慈的注意,可她眼尖,王劉氏神情躲閃面色發白,一看就是心虛的表現。

“不,那玉鐲上面刻的並不是‘王’字,而是‘玉’字,只是那玉字上的一點跟上面雕刻的花紋連在一起了,粗看的確象‘王’字,但讓明眼人一看,便知究竟。而我岳母當年閨名,就有一個玉字”

謝景瀾淡淡地道。

竟然是這樣?顧欣慈的雙眼一下子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