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上寫了好也寫了壞,更有迷茫和自責。

“臣外出這幾年,去了東邊很多的地方。東邊夏天風大雨大,風一刮起來,能把木屋直接掀飛,許多打漁為生的漁民,連自己的船都保不住……”

“船飛了倒是小事,更可惜的是那養大半年的莊稼,全折地裡了!”

“臣不敢說自己有什麼過人的功績!但賺來的燈油錢,除開交稅,臣都是用在百姓身上。臣在東邊開了幾個磚瓦坊,養了五六十個匠人,讓他們燒磚頭,便宜賣給周圍百姓。”

“買不起磚頭的,臣就讓他自己過來幹活,自己燒的磚頭自己帶回家蓋房子。多的不敢保證,但凡是老臣去過的地方,人人都有磚瓦房住!”

“……身患殘疾不能下地耕作的百姓,臣想盡辦法給他們弄了些手藝活,讓他們做些小東西,做幾個湊一文錢,每日能賺上幾文,勉強度日!”

“……還有那五六十歲幹不動活的老叟!臣想盡辦法給他找了些做的活計,讓他們不太累,還有銀子賺。不少老叟拉著臣的手,哭著感激臣,說攢夠了買板材板的錢,當真讓臣感慨不已。”

“聰穎的少年少女我送他們去唸書,盼著他們將來能進入朝堂為大晉分憂。沒讀書天分的,我送他們去學手藝,盼著他們將來有個謀生的辦法。紅豐鎮的街道上沒有沿街乞討的乞丐,但凡有手有腳者都在自食其力!”

雲華春站在大殿前平靜陳述自己這幾年做過的事,不是吹噓,而是講給他們聽,“臣確實算不上一個好臣子,不能在陛下身邊為陛下分憂。”

“可陛下可以看看這些年的東邊的稅收,或親自前去看看那邊的百姓。除開賣燈油賣蠟燭,臣還是做了不少事的!”

“這些日記便是證明之一!各位大人不信的話,大可以去我日記上的地方看看,看看那裡的模樣!”

面對雲華春的詳細工作報告,那些本來指責雲華春只行商賈之事的人頓時說不出話來。

說是賣燈油,除開採油雲華春每件事不落,關懷民生民計,使幼有所依、老有所為。

許多地方的少年少女,能下地走路就會都帶到田地裡幹活,老人上了年紀幹不動活,為了家中節約糧食多去山裡尋死的。

自天下行孝道以來這樣的事少了很多,可對於吃不起的飯的百姓再尋常不過。

當即有人下跪認錯,“陛下,是臣淺薄了,臣不該如此指責侯爺……”

當然也還有不服氣,“雲侯爺既然一心為民,為何不去教化其他地方的百姓,還在東邊賣燈油呢?”

這話聽得雲華春想翻白眼,“這位大人,每遇災患朝堂都會掏出銀子來賑災安撫百姓,大人覺得這銀子是從哪裡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我雲某人之所以能把東邊打理成這樣,還是因為口袋裡有銀子?”

“這些銀子是賣石油所得中的利潤中的一部分,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事我都早奏明陛下。不知這位大人,入朝為官這幾年做了些什麼?”

被雲華春問話的是位文臣,看上去還很年輕,被雲華春問完話以後臉一陣青一陣紅,“雲侯爺,下官在朝入八年,修撰典籍十五本,記錄……”

哦,原來是個教材改編的。

“那這位大人覺得我哪裡做得不夠好呢?”雲華春問道。

那文臣的雙臂輕輕抖動著,不知是被雲華春氣的,還是怕的。

沉默了半天只吐了句,“是下官淺薄了!”

人家既然已經道歉了,雲華春也不追著人家問。

雲華春把證據全都掏出來的,那些覺得他不務正業只賣油的人紛紛偃旗息鼓。

下朝時,有不少大人找上了雲華春,多是跟他站在一邊,或心中敬佩他的,還有一些渾水摸魚的。

他們紛紛表示支援雲華春,敬佩他的所作所為,以及對那些在朝堂上攻擊雲華春的同僚給予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