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跪拜的百姓越來越多,年輕的書生們也跟著熱血沸騰。

這才是聖賢書上所描繪的明君,一個為百姓著想的明君。雖只是兩個小小的鐵箱子,方寸的地方,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帝王的賢明。

歌功頌德者更是屢見不鮮。

“鈺兒,你帶我來是讓我看這個?”

一老一少站在旁邊的小樓上,眺望著京城門口的擁擠人潮。

崔鈺輕輕點點頭,“是,叔父。”

站在崔鈺身邊的老者神色嚴肅,看不出任何歡喜的神色。

偶爾撲來的熱浪讓老人的鬢角溼潤了幾分,但仍改不了街上百姓的熱情。

“萬言箱設立以來,世家們都沒當回事,直到陛下開始清算……”說到這裡,崔鈺沉默了短短一會兒。

“人人都想廢除萬言箱。”

世有尊卑貴賤,世家貴,庶民賤,長者尊,晚輩卑。

雖然書上的聖賢道理都在鼓吹民貴君輕,可帝王依舊是高高在上的,士族保留特權,犯法不與庶民同罪。

如今這些陛下處理起人來,不管他尊卑規矩,一視同仁。

誰家子弟紈絝,不小心傷了人都是常事。哪怕是在崔家,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不分男女老幼。

庶民們畏懼崔家的權勢,不敢說什麼,以前多是用銀子打發了,或者不打發。

現在有了萬言箱,一切都變了。

陛下推行朝陽書院,讓普通庶民識字認字。倒不是那些庶民們已經把字學明白了,能夠自己寫信告狀。

而是他們現在只要花上一筆銀子,就能請唸書識字的書生替他們把冤屈陳明,呈到陛下面前。

而那些書生也樂於去做這事。

區區兩個冰冷沉重的箱子,居然能讓世家產生懼意。

崔鈺能想明白,又想不明白。

朝野上下大半的大人被牽扯其中,崔家也不例外。說陛下手段雷霆,但她只懲罰了犯錯之人,並未連坐。

瞧著是敲打,但這樣的敲打或許只是個開始。

“鈺兒,我老了,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些東西。”老者閉目道,似乎不願看到眼前的場景。

“滄海桑田海枯石爛,沒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崔家幸運了一些,存在久了一點。我還活著一天,我就能把崔家守住,我死後的事情,管不了。”

老者嘆氣道,語氣裡帶著幾分惆悵和失望。

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伴隨著世家的洗牌,有的會強大,有的會更弱。

如今瞧著崔家勉強能站前頭,過百年可不一定了。

崔鈺看著城門口的萬言箱,仍舊是風輕雲淡的儒雅貴公子,彷彿沒什麼能撥動他的心絃。

“叔父,鈺兒帶您來看這些,不是想讓您擔憂。這天下在變了,崔家也要變。”崔鈺清潤如玉石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堅定。

不管是先前的帝王還是如今的帝王,都不是世家能大動干戈的物件。

世家逐漸削弱,皇權一步步增強。

皇權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民心。

崔鈺知道,那幫老頭子不管陛下做了什麼,只要不太過分傷及他們的根本,他們完全不會跳出來反對陛下,畢竟他們的榮辱都是陛下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