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外人眼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清河崔氏,院中。
近些日子,庶民們口中沒少談論遠在荔安的那位縣主故事。
崔誼偶然路過一條街道,聽街上的庶民講著荔安縣主的仁善,擰著眉頭回了家。
雲桃的治事法子他是不贊同的。
幾百年前,這片土地還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生為士族一輩子便是無上榮耀。
隋帝提出的科舉制,打破了這種平衡。
世家千年的根基,豈是寒門子弟輕易能動搖的?
不少人是這麼覺得的。
可看著下面寒門走出來不少傑出人才,他們的文采和才情皆不弱世家子弟,還普遍比世家子弟強。
可再強又如何?他們沒有空有文采沒有權勢,不少人被請到了顯貴家中,給他們的子孫當老師。
這樣的老師能有許多個……
若是教不好他們的子弟,他們還能換,左右他們的子弟也能在朝野上佔據不少的位置。
可近幾百年,這種局勢的變化越來越明顯。
愈來愈多的寒門出現在朝野上,他們不僅能參議朝政,還能朝堂上割據半壁江山。
至於民心,更是不用說了。
出身寒門的官員自比他們這些世家更受庶民歡迎,民心是世家們不屑一顧的東西,他們不需要也不稀罕。
自家的成千上萬的奴僕還不夠使喚嗎?
要庶民的愛戴有何用?
也正是當初世家的高傲,才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局面。
寒門在朝野上的力量越來越大,世家甚至難以與之抗衡。
坐在最高位置上的那位對於這事更是擺在明面上支援。
這幾百年的功夫,世家一朝不如一朝,早知道在數百年前那位隋帝提出科舉選官時,他們應當大力阻止。
近幾年,南潼出了個男爵教庶民識字這件事更是惹得世家紛紛意動。
他還出了一本名為《三國演義》之書,這書的內容雖精彩,但在崔誼看來,真正核心的不在於上面的風雨激盪的三國曆史。
而是此書中的標點符號……
這標點一出,庶民也能識文斷字,再晦澀難懂的文章有了斷句也能慢慢讀明白。
以前沒有標點符號,一書可解百家之言。
從今往後,怕是隻有一家之言。
世家書庫裡的各色藏書一時間失色不少。
特別是雲華春還南潼府教庶民讀書這件事挑戰了不少世家人的底線。
奈何他又聖上點名護著,家中左右皆是聖上的人。
聽聞聖上明年要在科舉上推行寫文章用符號,上效下行,雲華春又招人恨了不少。
特別是雲華春免費教人讀書後。
寒門子弟讀書尚且要費家中不少錢財,你如今免費教人讀書,是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