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貴婦人用花露敷臉當即白了不少,不少人便去買了效仿,對鏡照了一番,好像真如傳言一般。

雲桃不在此處,不然定要吐槽一番,這哪裡是用了立刻變白,是臉被水泡發漲白的。

也不知是從哪出傳來的留言,總之這花露到了一瓶難求的地步。

除開花露,還有荔安特製的胭脂。

胭脂滋潤,顏色從粉紅到大紅紫紅,各色各樣,一時間看得人眼花繚亂。

一個個貴婦人打理後宅不缺錢,錢袋子一拋全都帶走。

也有人仿製做了不少的胭脂,可終究在顏色上不抵荔安產的,各種顏色摻雜其中,且每一次造出來的顏色都不同。

雖跟著走俏賣了一批,但更多婦人喜歡荔安運來的胭脂,且點名要買。

因其中的正紅色紅的熱烈燦爛,只有正室夫人才能使用,受得一大批貴婦好評。其他顏色的用起來也很好,淡淡抹上一層,不管是唇上還是臉頰,似天然妝成、出水芙蓉。

其他胭脂鋪的比起來就差多了,有的臉上掉粉,有的跟抹泥一般,勻不開。

總之,這批貨從各方面贏得了貴婦人的一致好評。

如果要挑缺點的話,就是太便宜了,配不上她們的身份。

雲桃是學美術的,對各種色號爛熟於心,特別是經過了後世鋪天蓋地的口紅營銷。

她自己用過一些口紅,哪些顏色能襯黃種人面板她再清楚不過。

其次就是做花露的花瓣用一次就丟了太浪費了,她重複利用,榨取了最後的剩餘價值。

不過數量也不多,投入進去,完全不夠分的。

好在貴婦們不止是靠著胭脂水粉過日子的。

鹹菜罐頭在遠行的商人間走俏,不少人對著能存放半年的罐頭起了心思。

這批罐頭大老遠從荔安運過來,鹹菜的賣三十文一罐,各種醬豆、腐乳之類的賣上三十五一罐。

無他,後面的更耐吃。

抹上薄薄一層,便夠他們吃下整張餅。

有心人拆開這罐頭一看,上面的螺旋結構頗為精巧,可隨便一學就能學會。

可上面這白色的軟軟的東西是什麼?

眾人瞧不明白,覺得用處不大,沒它左右罐頭蓋子能合攏就是了。

至於裡面醬料的手藝,不就是鹹了一些嗎?

他們多放點兒鹽也行的,有的菜不放鹽也能吃。

一時間,不少小作坊開始模仿炮製。他們雖不明白什麼叫價格戰,但紛紛開價比荔安的便宜,不少人心神一動,買了這些更為便宜的罐頭。

日子要精打細算才能過下去。

而有些人喜歡荔安罐頭的口味,依舊買了荔安產的。

開上一瓶罐頭,妥善儲存,夠整個車隊的人吃上三四日。

那賣罐頭的人說了,夏天開了罐頭以後,放在陰涼處,能放四五日,冬天能放一個月之久。

行商車隊里人多,等不到罐頭變質前就能把它吃個乾淨。

不過今日倒出了個怪事。

兩個行商車隊一路結伴行走,一個車隊開了個罐頭,發現裡面的鹹菜早已發黴發臭。

一時間,買罐頭的車隊主人哀嚎不已!

好好的罐頭,怎麼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