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風力代替人力來磨糧食,在這個時代無疑是個非常新奇的舉動。

加上荔安本就時時刻刻被人注意著,風車磨坊一問世,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特別是聽說,可以對外建磨坊以後。

不少權貴派自家的奴僕過去打聽,想要請荔安的匠人去他們那裡建造。

靠不靠海不重要,這天總會颳風,所以這風車也會轉起來。

至於是不是用來磨糧食,跟他們想要這大風車毫不相關。

在聽說荔安的匠人手藝可對外傳授以後,有不少前來求學的人。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學,除開荔安本地的一些百姓,其他的地外人需拿著上官的推薦才能求學,用來證明自己的戶籍。

這幫求學的人中,有一個人格外突出。

此人姓湯,名哲,說是北邊來的人。

整天穿著一身素色長衫,文質彬彬,跟他相熟的人都說他是念過書,考上過舉人的。

考不考得上舉人坊裡的師傅並不關心。

此人把風車轉動軸承的原理學了個透徹以後,向坊裡的師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內陸的風沒海邊大,但有洶湧的河流。

可否利用這湍急的流水來帶動軸承,從而達到同樣的效果。

這可是難倒了木匠和鑄鐵坊的師傅,畢竟他們也沒做過,不能確定可行,但還是鼓勵湯哲一番。

“公主曾跟我們說,想做便去試試。”木匠坊一位老師傅說道。

自從在雲桃手下幹活以後,他們算是開了眼界,做了許多自己以前怎麼都想不明白的東西。

比如這風車磨坊。

湯哲跟木匠坊裡的師傅相處了數月,除開木匠坊,長安所有之處生機勃勃,老有所依幼有所學,像極了聖人口中大道之行。

但讓他更為意動的是這荔安的神兵利器。

並不是戰場上殺人不見血的神兵,而是能使一方百姓生活安寧富強的神物。

“師傅們的指點之情,湯某無以為報,他日若有難處,可來堰江府尋我。”湯哲說著,在桌子上留下自己的帖子。

木匠坊裡的師傅都是些普通百姓,未曾跟士大夫們打過交道。但也從管理坊間的管事那裡聽說過,不少大戶人家相互交往會遞帖子。

在他們看來,遞帖子是件極為麻煩的事情。

費筆墨還費紙。

有啥事他們都是村口喊一句,實在不行去那人家門口喊。

幾位年長的木匠坐在屋子裡,看著前來道別的年輕人。

“不是啥大事,哪用得著去那個什麼江去找你啊?”一個稍微年長的木匠師傅說道,說完這話感覺嗓子裡乾巴巴的。

“荔安好得很,他們待在這裡就行了。”

“就是,我們可不跟你走。”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說著留在荔安的堅定決心。

湯哲聽罷輕笑:“是我沒考慮周全,這帖子師傅們留著吧,若是遇到了什麼危機的事,總有用得上的地方。”

“這日子過得好好的,你小子可別詛咒我們!”

“走就走吧!還弄出這麼多的花樣!快些走吧,別讓我們再瞧見你了!”

湯哲輕笑著,臉上笑容有些無奈。

這些日子的相處,他知道師傅們的性子,只是分別時候有些不捨,才故意說出這些話。

他後退幾步行了個大禮,一一拜別了各位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