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事既然因臣而起,不如交給臣來處理吧。”雲華春上前恭敬道。

至此,君臣盡歡。

長孫翰無疑是極為喜歡雲華春的,雲華春能幹,聽話,不慕名利,愛惜百姓,擁有賢臣的所有美好品行。

但私底下又是一個極為平庸的人。脫下這身朝服以後,讀書做飯,種地摘瓜,比一般的老農還要辛勤。

在偌大的朝廷裡,帶著一股新清脫俗的味道,這味道的前提自然是雲華春本人有本事。

雲華春回去以後找到萬紅梅把這事一說,當即準備開始賣藥。

女子醫館掏出早就準備好的招牌,上面寫了西瓜霜三個大字。

大晉從未有過西瓜製藥的先例,窮苦百姓更是連西瓜都很少接觸。

這招牌不同於以往掛在店鋪門面上的匾額,反而是在醫館門口豎了一塊大牌子。

不僅寫了出售西瓜霜,還寫了西瓜霜怎麼製作。

把新鮮的西瓜皮用秘方炮製,放到陰涼處晾曬十天,便得這霜塊,專用於治療咽喉腫痛。

其次,招牌上還寫了這西瓜與眾不同之處。

特意挑的沙地,還挑的靠山的地方,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大,種出來的西瓜才甜,甚至還講了授粉和施肥的講究。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培育和炮製才得這西瓜霜,用來醫治咽喉腫痛。

這藥製得如此不容易,好用嗎?

咽喉腫痛在現代是個非常常見的毛病,古代也不例外。

當即有人買了這藥回去試試。

遵循著萬紅梅給的醫囑,要麼敷著外用,要麼熱水沖泡當湯藥服用。

大晉的大夫給病人看病,大多是開的煎服湯藥,喝到嘴裡的滿嘴的苦澀。

且見效慢,通常要等上數日。

西瓜霜問世以後,不少人家發現這藥的療效極好,不僅沒湯藥苦,還見效極快。

這年頭還沒有營養均衡的說法,大戶人家吃飯精細,多以肉為貴,菜也有,但佔比少,水果更少。

咽喉腫痛是大人小孩常見的毛病,雖算不上什麼大病,但痛起來叫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也很難受。

高門世家在見識到了西瓜霜的妙用後,紛紛開始購買此藥。他們不缺錢,反正藥有用,過來買點兒屯著就是了。

西瓜只這一季,賣完了就沒了。尤其是到了秋冬季節,咽喉毛病更多。

自打雲候夫人囤西瓜皮做藥的訊息傳出來以後,這西瓜皮的價格就直線往下跌。

然西瓜霜的療效被證實後,瓜皮價格又蹭蹭蹭上來。

上來也沒用,旁人不知道如何用瓜皮炮製西瓜霜。

而云侯府也沒對外收購西瓜皮,縱然人家買回去了,也沒啥用。

不少醫館買了,回去研究製藥。

幾番起起落落,京城的西瓜皮價格終於跌了回去,沒人買這玩意。

碗裝西瓜是徹底流行了起來。

碗裝西瓜雖是起源雲侯府,但兩者差距極大。

不同於雲家的豪放挖法。

許多勤快的小販會把西瓜切成小塊,挑去裡頭的西瓜籽賣給過往的路人,比單買一整個西瓜便宜,婦人小孩子吃了不會嗆到。

來買的人多了,生意做得紅火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