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見了以後非常欣慰,把他們倆收入木匠坊裡工作,給了五十兩銀子的賞賜。

順帶還鼓勵百姓們不停創新,凡是對農事亦或是其他事有幫助的創新,符合規矩的都可以帶著東西來公主府,若是有用,自然可以得賞賜。

這告示一貼,之前的誤會自然就解除了,不過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熱鬧的氛圍。

一個給稻米脫殼用的東西就能領五十兩的賞賜!

乖乖啊!要是他們想出了什麼別的有用的東西,是不是也能領這麼多賞賜了?

這條賞賜的規矩一直都在,只是城中眾人沒把它當回事。

更多是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不知道該如何去創新,或者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稱得上創新。

給稻米去殼去能算創新,那他們想一個割稻子的農具,或者鬆土更快的農具是不是會能領賞賜?

過年走親訪友本再尋常不過,就在這尋常的氛圍中。

關於雲桃這條規矩傳得更遠了。

人人都想創新,不是,人人都想賺這個銀子。

便是整日埋頭苦讀的書生也仔細思量起了自己身邊到底有什麼能創新的工具。

不過,有熱情跟能做出來的是兩回事。

第二天,就有人帶著工具去了縣衙門口。

有用木頭做了幾個耙子,各種奇形怪狀的。

還有的突發奇想給木碗木筷子繫上身上,戴在身上。

簡便的農具也有。

還有送來兩端都可以掃地的掃帚……

諸如此類奇怪的東西,實在是有些多。

雲桃看了一眼忽覺有些頭疼。

便交給下面的人看了。

下面的人不知道如何判斷,雲桃就給他們列了條準則,就是能用工具省時省力,其次是用工具工作來直接代替人手的東西。

如此篩選下來,就不剩什麼東西。

興致勃勃拿著這些東西過來的百姓,不少失望而歸。

雲桃也很失望……

錢財不是問題,問題這錢得用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