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安產麻。

苧麻便宜,隨處可見,去山頭逛一圈能瞧見不少,許多農人甚至用苧麻葉來餵養牲畜。

雲桃看了看荔安這邊的苧麻,也是普通百姓常穿的粗布衣服,雖透氣乾爽。但遠達不到現代工藝的細膩標準,且現代工藝許多都是棉麻混著用。

麻好是好種,不如棉布輕軟,吸水,而且麻布極易縮水。

荔安雨多,不適合種棉。

大晉推廣過棉花種植,可實際種植不算大,未形成規範產業,有不少富貴人家會在自家的莊園裡種棉花,用棉布。

高門大戶女子的陪嫁中會有不少的潔白棉絮做的被子,錦被也有,但根據家中受寵程度不同,帶的數量不一樣。

絲綢易壞易褪色,還是棉被實在。

對尋常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而言,能有一床粗麻布做的被子已是極好。

雲桃想了想,可能和種植技術有關,也可能是棉籽貴重,百姓們買不起。

荔安不合適種棉,平嶺合適。

前去平嶺打探的人收集了不少平嶺資訊交給雲桃,包括氣候,主要農作物、牲畜和飲食習慣等,皆是按照雲桃的要求來。

若是彈棉花和做棉布的技術都是雲桃提供,想必廣陽公主沒這個意見。

平嶺冬天冷得厲害,既本地產棉,首先能解決百姓的穿衣問題。

其次是賣棉養家的之事……

廣陽公主既然把平嶺交給她打理,那就由她來做主。

不過雲桃還是提筆寫了封信,寫給廣陽公主,闡述了自己的規劃。

她想在平嶺種糧、種棉,順帶發展平嶺交通樞紐的重要位置。

平嶺的棉花種起來後,便宜些介面荔安百姓,這就形成了商貿往來。

雲桃寄信的同時,讓人收集了不少的棉籽,準備著明年的播種,今年是來不及了。

同時,雲桃進了空間,向爹媽請教一番舊式的彈棉花工具。

雲桃小時聽爹媽說了不少,只見過沒摸過,還得找爹媽去問個仔細。

聽爹媽描述,雲桃在紙上畫著,再找工匠實驗了一番,找些類似的東西,教導著手下頭腦靈敏之人,讓他們帶去平嶺,來年自己琢磨著。

幫著閨女琢磨完了工具,雲華春繼續操心學院裡的事情。

反倒是萬紅梅感嘆了一聲,“你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要忙?我就是個閒人!”

忙完這些事情,已入深秋。

荔安開辦的第一個女子學堂到了驗收的時候。

聽到這事,雲桃詫異了一番,時間過得真快啊!

下面的人遞了個名單上來,雲桃看著名單上的名字,把合格的女子聚在一起瞧了瞧。

荔安縣的百姓對雲桃熟悉得很,女學雲桃也經常去,便是此刻想低調點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