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音音是首都傳媒大學的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她從小就接受家庭式的音樂教育,自己也很有天賦,這也就導致了她在音樂這條路上也是非常的辛苦,她每天除了學習音樂之外沒有任何的多餘時間。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音樂,練習音樂,因此才有了現在這般小有成就。

“學習音樂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還是你家人幫你選擇的?”韋少問道。

“這是我的選擇,我當時非常喜歡音樂,喜歡唱歌,父母聽了我的歌唱之後問我要不要學習音樂,我當時很興奮地點頭了。從此我就這樣開始了殘酷的人生,沒有寒暑假,沒有像別人一樣更多的和夥伴們玩耍的時間,所以我從小就朋友沒有幾個,以至於我現在朋友也沒有幾個,因為我不太會交際了,我接觸的人最多就是我的音樂導師。”

每一個佼佼者的背後都是無窮的辛酸。馬音音在藝術院校時,是那麼的風光,整個學校的佼佼者之一,她的光榮背後那辛勤的付出有多少的汗水,多少的心酸。

她今天終於可以道出來了,內心很是平靜與輕鬆。馬音音也算是放開心胸的說話。講到情深時,她都有些不禁的咽哽,韋少也是在輕輕的安慰她,觀眾們也被她的經歷所打動,最後,韋少邀請了幾位現場的觀眾和她進行互動,簡單地問了一些問題,她都回答得很好。

走下錄製舞臺的馬音音眼角還有些淚珠,陳墨輕聲安慰了她幾句,然後給了她一個小小的擁抱,弄得她臉都有些紅了。

“你現在已經很棒了,你的未來會更好的。”陳墨抱著她,在她的耳邊輕輕說道,然後鬆開了她。

馬音音害羞地笑了笑,看著陳墨,說道:“沒事,就是很多話憋在心中很久,終於有機會說出來,內心很舒坦,你趕緊去吧。”

陳墨走向舞臺。

“接下來是我們今晚最後一位專訪學員陳墨,我們掌聲歡迎陳墨。”韋少對著鏡頭和現場觀眾說道。

陳墨很是自信的走到了韋少身邊,韋少讓座後,兩人相對而坐,韋少開始了對陳墨的採訪。

“陳墨是我們目前節目組最具爭議的選手,話題度很高,讓我們掌聲有請陳墨做一次自我介紹好不好。”韋少說著,將話筒指向現場的觀眾,帶動著現場的氣氛。

觀眾們紛紛叫好。陳墨站起來,看向觀眾,這裡的觀眾都期待的看著他。

“大家好,我叫陳墨,來自首都傳媒大學,我喜歡唱民謠,我會創作出更多的好聽的民謠,好聽的音樂的,我會將民謠慢慢發揚光大,慢慢傳播到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的,謝謝大家。”

“很好,陳墨的夢想很強大,但是,需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韋少說著,看向激動的粉絲們,又看向陳墨。

“我們喜歡民謠,我們也想唱民謠!”

“就是民謠的創作技巧有些難,我們不懂啊!”粉絲們紛紛說自己的言論,當然這些都是比較小聲的,現在還沒有到提問環節。

韋少看到這種情況,稍微放鬆了一下,話題引到民謠部分,那就不用擔心粉絲提問會說道封殺這個事上了,估計就可以很順利的完成這次專訪。

“陳墨很有想法,又是開創新流派的鼻祖,我們都非常好奇陳墨是怎麼發現這麼一個流派的,怎麼創作出來的。”韋少就陳墨的民謠提出了問題。

“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民謠是一種故事性很強的音樂型別,民謠有他的特點,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都可以創作成民謠,民謠很貼近生活,也很符合生活。”

“所以你們想要寫民謠,那麼你們可以從生活中入手,留意生活,你們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感動,你們只要把這些感動總結一下,歸納一下,那就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首很感動的歌曲。”

陳墨說著民謠的創作,他想傳達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寫出民謠,如果之後他一個人寫民謠,那麼民謠註定走不遠,只有大家都寫,大家都唱,這才能走得更加長遠。所以他把這個創作的根源說出來了。

觀眾鼓掌,為陳墨這種不隱藏自己創作根源的精神而鼓掌。很多人不願意把自己的創作根源,創作技巧說出來,擔心會被人盜用,但是陳墨很大方的說出來了,這就體現了陳墨的心胸之寬廣。

所以他們為陳墨這種精神鼓掌,這是十分難得的。韋少也不由自主地鼓掌了,沒想到年紀不大的陳墨也有這樣開闊的心胸,實在難得。

“非常感謝陳墨把自己的創作根源給大家分享,我終於知道陳墨是怎麼發現這個型別了,那就是關注生活的點點滴滴。”韋少停頓了一下,說道:“有位著名雕塑家曾經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陳墨恰好擁有了這雙發現美的眼睛。所以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

“生活處處存在美,大家多多關注身邊的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創作出更多的民謠,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能寫出民謠,那就不好玩了,所以我想大家跟我一起努力,為民謠開創出一片天!”陳墨很激動地說著。

“據我所知,陳墨好像參加好聲音海選時唱的不是民謠,民謠的第一首是盲選的《寫給黃淮》是嗎?”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