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掙扎?(第1/2頁)
章節報錯
直播現場,記者們也是已經看得百爪撓心,恨不得現在就衝上去問問葉銘,你這麼亂來真的好嘛!
在場的很多記者中,很多都是常年與音樂圈打交道的,在那些優質的音樂人、樂評人交流久了,耳濡目染的,自然也學到了不少樂理方面的知識。
因此,在他們看來,葉銘此刻所編寫的曲調與他剛剛所寫的歌詞完全就是互不交融的兩種風格!這樣的詞和曲又怎麼可能融合在一起呢!
記者不看好,樂評人、音樂人不看好,世界其他各國的觀眾們基本上也不看好!
“草!這幫老外真特麼看不起人!”看著各國網路上那一條條唱衰葉銘的評論,大汶帝國的網友們頓時又氣又急。但是,此時此刻,他們根本就使不上力!“葉銘,加油!我們相信你,一定行的!”
“是啊!葉銘,加油!抽他們一記大耳刮子!”
“加油!銘殿下!”
或許是感受到了來自大漢帝國的觀眾們的意念,葉銘在還剩下最後三十多分鐘的時候突然加快了速度,迅速錄製好了架子鼓和其他幾種樂器,然後回到剪輯臺前,開始了最後的創作。
由於葉銘是戴著耳麥剪輯的,因此除了他之外,沒人能聽到這和聲之後的效果。“快沒時間了。”就在這時,一名記者看了看時間,低聲說道。
跟當初葉銘在微訊TV直播挑戰的規則一樣,這場直播挑戰的規則還是四個小時創作四首歌,因此,大家一般都會預設為一個小時一首歌。
而此時,距離一個小的結束還剩下最後五分鐘!“到底行不行啊!我怎麼覺得他這是在拖延時間呢?”
“你還真信他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作出來啊?真是太天真了!我看連他自己都快裝不下去了吧!”
“哈哈!自己裝的逼,就算是跪著也得撐下去,是不是這個理?”
“對頭!大漢帝國有句話:莫裝逼,裝逼被雷劈,說的就是這個理!哈哈哈哈!”
就在國外的觀眾們一個個幸災樂禍地叫囂之時,葉銘摘下了頭上的耳麥,抬頭起來,目光掃視了一圈四周,露出了一絲笑容:“完成了!”
完成了?
當葉銘的這句話透過話筒傳到眾人耳朵時,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葉銘先生,您確定這首曲子已經做完了?”主持人費蒙率先反應過來,立即向葉銘確認道。
“確定,”葉銘點了點頭,說道,“我現在就可以把這首歌唱給大家聽了。”
“啊?”聽到葉銘這句回答,費蒙愣了一下,立即問道,“您不需要練習一下嗎?這歌詞與歌曲之間的節奏、配合之類的……
“不需要,”葉銘搖了搖頭,淡然而又充滿自信地說道,“我自己寫的歌,不需要練習!”
”譁!”
葉銘的這句話一出,頓時在現場激起了一片譁然!
哪怕是那些世界級的音樂家,在自己創作出作品之後也不可能馬上就能熟練地把整首曲子彈奏出來!想象和記憶這是大腦中兩個完全不同結構中的體系!
就算是作家自己親自創作出的作品,在沒有經過記憶前,也不可能把整個作品完全背下來。就好比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你讓他在寫完後完整地背一遍,他也得懵逼!
這唱歌也是同理。
在把歌詞創作出來後,先要能夠熟讀,然後要結合曲子的節奏把它唱出來,還要去不斷地嘗試用什麼樣的唱腔適合去表現這樣的歌曲。
很多歌曲都是需要反覆練習、反覆地唱,才能最終定型的!
所以,在記者們看來,葉銘吹得有點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