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邊走邊向村長打聽這個村子的情況。

原來這個村子的村民都是佃戶,周圍沒有一塊土地是屬於他們的。

據村長所說,京城周邊所有的田地都是屬於勳貴或者朝臣的。

不止是京城周邊,稍遠一點的地方,即使出了京城地界,普通百姓也買不到田地。

臨近京城一帶的田地,都掌握在有錢有勢的富商,或者當官的手裡。

所以京城的瓜果菜蔬價格也比其他地方貴多了。

他們老百姓想要生活,就只能做佃戶的,佃別人的田地耕種。

幸好本朝開國皇帝有明文規定,所有土地佃出去,租子不能收超過五成,比前朝好多了,這也保障了他們佃戶的權益。

讓他們在風調雨順的一年裡也能吃飽飯,節省一點,還能換點錢,攢一攢辦一下人生大事。

幾個孩子聽了深有感觸,他們家以前也種過地,知道佃戶不易,農人都渴望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種。

但是像他們這樣世代居住在京城周邊的農人,卻只能世代做佃戶,佃別人的土地耕種,有錢也買不到一塊土地。

除非他們背井離鄉去其他地方生活,但是這怎麼可能,若不是迫不得已,哪有人會願意離開故土。

雪希郡主也覺得他們好可憐,種一輩子的地,卻沒有一塊是他們自己的。

“這些田地也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用心的把這些田地伺候的好好的,就指望豐收後,交了租子,再省著點吃用,還能剩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裴繡也看明白了村長心裡打的小九九,說的都是他們佃戶的如何不易,這是想要博取同情了。

但是這確實是值得人同情的事實,京郊的農戶還不如他們鄉下地方的普通農人。

起碼他們攢夠了錢還能買到地,土地可是農人的根本,是能一代代傳下去的。

“這個村子現在有多少戶人家?”

“有一百零二戶人家。”

“那也算得上是個中等村子了,村民們應該有養些雞鴨補貼一下家用吧。”

村長點點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養,養雞鴨也不費勁,一家子的日常開銷都是從雞鴨屁股裡省出來。”

除了佃田地耕種,村子裡的情況與他們遼東滄河縣老家差不多,只是日子會稍微苦了點。

“到了,就是這裡,從咱們腳下這塊分界線開始劃分,到那邊山腳下這一整片都是。上回周大人過來,也是我給他們指的範圍。”

雪希郡主驚歎,“十傾良田原來有這麼多,好大一片啊。”

“當然啦,十傾良田有一百五十畝地,肯定大。娘,這些田地剛好就在莊子前面。”老大興致勃勃的說著。

“這個田莊,淮南王府當時就特意建在良田跟前,有二十年了吧?之前還住著莊頭一家,田莊轉讓給周府後。莊頭才又被安排到其他田莊看守了。”

難怪有灰塵,但是看著又不像很長時間沒人居住,房子長時間沒住可是會容易破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