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梳妝盒(第3/3頁)
章節報錯
夏大姑猶豫不決,正好長生從外頭進來聽見了他們的話。
“要不,我送我老舅和十六過去吧。”長生說。
夏至剛才聽夏大姑說長生有事,就不肯麻煩他。“告訴我們怎麼走就行,我們慢慢的走過去。”
“文山書院在城東呢,離這裡可不近。你們倆小孩子走過去哪能行。”夏大姑說著話,就看了看長生。
長生就又說要送夏至和小黑魚兒過去。
夏至想了想,如果不讓長生送,夏大姑肯定不放心讓她和小黑魚兒自己去,哪怕他們帶著大青也不成。可她必須得早點兒去文山書院,有些事情等不得。
“要不就這樣。”夏至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來,“長生哥把我們送到文山書院就回來,這樣不會耽誤長生哥的事。我和老叔打算在文山書院待一天,傍晚回來的時候,我爹肯定能給我們安排好,也不用長生哥去接我們了。”
將兩個孩子送到文山書院,其餘的確實就不用擔心了。夏大姑覺得這個法子還不錯,就點了頭。
夏至拿了錢袋,小黑魚兒牽了大青,兩個孩子跟著長生往前院來。馬車是套現成的了,原來長生本來就要出門的。
“先把你們倆送到文山書院,然後我再去辦事。”坐在車上往城東走,大劉趕車,長生陪著夏至和小黑魚兒坐在車裡。
車簾沒有落下,夏至一邊看街道兩邊的景色,一邊暗暗記著路。大青趴在車轅上,也左看右看,還時不時地用鼻子嗅一嗅。他也很會記路啦。
長生就跟夏至和小黑魚兒介紹府城。
“咱們府城有兩大姓,老叔,十六,你們知道不?”
“我知道。”小黑魚兒搶答。別的他不清楚,這件事他是聽說過的。“是東城李,西城田,對不?”
“沒錯。”長生笑,又仔細地跟夏至和小黑魚兒說起了這句話的來歷。
府城兩大戶人家最為出名,也最有勢力。其中李姓的一家是書香門第。李家先祖是兩兄弟,先後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哥哥做到了文淵閣大學士,入閣為首輔。弟弟做了左都御史,後來外放都督兩廣,是朝廷數一數二的封疆大吏。
兩兄弟後來致仕回鄉,共同辦了一所書院,教導家中子孫讀書,就是如今的文山書院了。李家的子孫代代相傳,大都走的是讀書科舉的路子。兩兄弟之後,雖然子弟再沒有入閣拜相的,但也出過十來個翰林,每一代都有官至二三品的朝廷大員。
如今,文山書院已經不僅僅是李家的族學了,而是廣收天下的學子。而李家的子孫在府城世代繁衍,枝繁葉茂。因為他們主要在城東聚族而居,所以被稱作東城李。
西城田,則是府城李姓之後的第二大戶。
要論富庶以及人口數量,田家並不在李家之下,之所以排在李家之後,是因為李家門戶清貴,而田家則是以商賈起家的。如今田家的子弟也多有走科舉仕途,在朝為官的,但總體來說,他們的根基和主要的富貴還是在商賈。
西城幾乎所有的大鋪面都是姓田的。而李田兩家相互為姻緣,親戚關係那也是盤根錯節。東城李貴且富,西城田富且貴。
“這麼看來,這府城就是李田兩家的天下了。”夏至聽了長生的講述,微微點頭說道。
這麼說著話,馬車早已經進了東城的地界,很快就到了文山書院的外頭。文山書院,顧名思義,是因建在文山而起名的。
據長生說,文山原本不叫文山,而是叫做丘山,因為山並不高。是李家的兩位先祖看中了這裡,在山上廣栽樹木,又圈下了周圍的土地,建立書院。他們覺得丘山不好聽,就改成了文山。書院也就叫做文山書院。
進山是一條青石路,可容兩輛馬車並排而行還頗有富餘。
夏至讓長生將車停在了書院的門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