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姨娘(第2/2頁)
章節報錯
到底誰更高一籌?!
更何況,莫家以前的門第羞於見人,說好聽是平民,說難聽點就是幾輩子不識字的睜眼瞎,因有莫冠傑,莫家才勉強稱得上鄉紳。
若想提高莫家門第,還需要莫家人幾代的努力。
把莫昕卿放在老家爭不識字的老夫人寵愛,周姨娘也蠻拼的。
就算莫冠傑侍母孝順,也不是母親說什麼就聽什麼。
若莫冠傑聽話,就沒今日了。
阿九聽莫冠傑說過,當時祖母不許他讀書,因讀書繼續舉業,他沒少挨母親的棍棒。
老夫人說話若頂用,周姨娘也不會做了妾,當然姜氏也不可能嫁給莫冠傑。
當年,輔國公同老夫人商量得好好的,誰知莫冠傑死活不肯答應娶嫡妻庶妹為續絃,寧可娶一個總是落地的舉人之女。
不過因為老夫人一意孤行,莫冠傑是先納小周氏為妾,後娶得繼妻姜氏。
這也是阿九比周姨娘所出的女兒年歲小的原因。
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不是輔國公刁難輕視姜舉人,故意讓姜舉人送姜氏入京備嫁,阿九的外祖父許是這輩子只能在鄉間做個悠閒富足的舉人老爺,又哪來得今日的姜次輔。
莫昕嵐飛快的抬眼看了姜氏,隨後重新把自己隔絕於周姨娘和姜氏之外。
“提起老爺……”周姨娘憂心忡忡的說,“妾聽了訊息,為老爺擔心得不行,同二小姐在京城打聽訊息,求到妾孃家父兄那裡。”
“皇上英明,自會還老爺清白。”
“可是,老爺入得是詔獄,夫人不在京城,怕是不曉得北鎮撫司的兇名。”周姨娘多加了幾分小心,宛若鶯啼得聲音壓得很低,“妾今日聽說,老爺獲罪的原因,許是同五皇子漢王案有關,陛下最近幾年最寵漢王生母德妃娘娘,最疼漢王,幾次在大宴群臣的時候說漢王同他最像。”
“這訊息你是從哪裡聽來得?”
“安國公親口所言,夫人不知,漢王謀逆案直到現在還沒定案,卻牽連了不少的人,幾乎每日都有落馬的官員,京城人心惶惶,妾擔心萬一老爺……”
“老爺從未結識過漢王。”
姜氏淡淡的說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要相信老爺,相信陛下。”
周姨娘低頭道:“妾謹記夫人教誨,不過今兒,安國公也透漏過一件事,彷彿姜次輔也被人彈劾了,不知這件事您可得了訊息,妾和二小姐回來得匆忙,來不及打聽詳情。”
姜氏能以中上之姿坐穩莫冠傑夫人的位置,壓著周姨娘只能在京城空耗美好歲月,撫養莫昕嵐她們,最大的靠山就是孃家背景強硬,生父官居一品,是次輔大人。
一旦姜次輔垮臺,姜氏必然會再次受到輔國公的壓力。
阿九道:“我聽安國公世子說過皇上最信任外祖父,想來外祖父身居高位,為輔政大臣,難免會被很多人盯上。外公給我去信時曾笑言,不挨廷杖的閣臣,不是好閣臣,不受彈劾,眾口一詞說好的閣臣,無法取信陛下。人無完人,便是外公兢兢業業為陛下盡忠職守,也難免有小錯落在御史們眼中。”
“安國公世子?!”
莫昕嵐突然靜靜的看著阿九,“你們認識?”
“世子爺曾經著便裝遊學江南,聽父親講解過經史子集,問學於父親,我在父親身邊侍奉筆墨,見過他兩次。”阿九本不想提,周姨娘一口一個安國公,好似輔國公同安國公很熟似的,“父親今日進京,在凱旋門碰見了世子爺。”
莫昕嵐:“原來……原來……還有這份緣故。父親若得安國公世子說項,想來很快會從北鎮撫司出來的。”
周姨娘不見尷尬唸了一聲佛,“阿彌陀佛,世子爺足以影響安國公,老爺果然是有福的之人,妾總算可以安心了。”
“老爺前程如何,在於陛下。”姜氏冷靜的說道,“老爺並非是攀附權貴之人,給世子爺講學只因為他不識真身,方才老爺婉拒世子爺拜師之事兒,往後同安國公世子相交一事,休要再提及。”
周姨娘想說得話被姜氏警告的目光死死的壓在口中,福身道:“妾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