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芝出使涼州,準備遊說涼州牧韋康聯合馬超之時,吳縣再次熱鬧起來。

一來,馬上到三朝了。

二來,第二次科舉考試只有兩個來月了。

因為第一次科舉考試選出來的蔣琬、馬良在對抗袁紹時表現不俗,陸翊召集文武百官針對科舉舉行了一次會議。

最終,會議透過,決定在第二次科舉考試結束之後,將科舉在整個吳國範圍內舉行推廣。

科舉的內容也進行了變革。

原本所有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到吳縣來參加考試,一次成績定結果。

變革之後,科舉考試變成先在吳國九個郡參加第一次考試。

每個郡統一定考試時間。

考試題目,由吳王陸翊親自指定官員出題,並且要經過尚書檯的稽核透過才能用起來。

每個郡選擇前一百名最優秀者趕到吳縣,參加第二次考試。

第二次考試的成績,會決定這些考生出仕的第一個官職。

第二次考試最優秀的三個人,會留在尚書檯或者中書省,從小吏開始做起。

而經過第一次科舉考試,得知蔣琬、馬良等人已經得到機會表現自己,荊、揚、徐,甚至青州、豫州都有士族派人來到吳縣,早早做準備,以參加第二次科舉。

而這一年的三朝,遠沒有去年一般熱鬧。

為了防範袁紹等其他諸侯可能來襲,陸翊勒令四大軍團的所有官員就地過三朝。

他從吳縣派遣各個使者,帶著禮物,還有每個官員的一名家眷,趕赴四大軍團駐地處,陪著這些官員過三朝。

一些特殊情況的官員,寫明瞭理由,得到軍團主事人的同意,可以回到吳縣。

雖然有這條特例,卻沒有幾個官員真的回來。

除了兩人。

一個是淩統。

另一個是呂布。

淩統是被陸翊勒令回來的。

歷史上的淩統最終死於傷病。

淩統的父親凌操畢竟是陸翊提拔上來的,如今凌操戰死,陸翊還是想給凌操留一個後代。

之前淩統逃出去,趕往宛城,和文聘一起,陸翊沒有追究,是因為他很快就面臨袁紹南下。

他沒有經歷去管淩統這事。

如今一切戰事暫時處於平息狀態,他就想到了淩統傷勢。

甚至,他還在陸家給淩統挑選了一門親事。

女方原本是居巢人,叫做張靈。

張靈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兄長和嫂子為生,後來隨著兄長、嫂子跟著陸翊從居巢遷移到吳縣,加入了陸家,成為陸家旁支的一員。

陸翊親自為淩統上門提親,張靈一家都立馬答應了下來。

淩統跟著呂布一回到吳縣,陸翊就帶著淩統親自去向張靈提親,並且讓諸葛若雪給淩統主持納采、問八字等事宜。

在三朝的前五天,淩統就在陸翊的見證下,和張靈成了親。

在吳縣的文武百官,幾乎都來了,為淩統慶祝。

成親當天,淩統也是感動得稀里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