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製品不發達的年代,又是經濟發展最為緩慢的內陸地區,趕集是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的最佳途徑。

尤其是對鄉鎮地區的老百姓來說,趕集能讓他們瞭解外界的發展,享受發展帶來的便捷,提高生活品質。

唯一缺點,得幾天一次。

於是每一次趕集,都非常熱鬧。

大部分老百姓去趕集,並不一定要買點什麼。

在娛樂匱乏的年代,去人多的地方熱鬧熱鬧,看看新鮮事物,已經是一種習慣和娛樂消遣方式。

“紅山我經常來收藥材,跟當地幾個老闆挺熟的,在他們家門口擺攤,就不用到處找攤位了。”

終於輪到羅敏洪發揮了,他顯得很亢奮。

走在路上,不管遇見熟悉的不熟悉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他都用百分之三百的熱情與對方打招呼。

這不叫自來熟了,這叫自己煮熟了……

李昱有些受不了,他感覺很尬。

因為他一個也不認識,人家還會問他是不是羅敏洪的兒子,羅敏洪還得解釋這是我侄子。

當然,這都還好。

唯一讓李昱接受不了的,是羅敏洪跟每個人都要聊一會兒。

雖然就一小會兒,可每個人聊下來,時間就很長了。

要不是每次李昱提醒,羅敏洪能一直聊下去。

在街邊一戶人家屋簷下,把車停在門口。

麵包車的車門開啟,用一張板子支稜在外面,再把車裡的光碟拿出來,一張一張在板子上碼整齊。

羅敏洪這才想起正事來,問道:“對了,專輯我們賣多少一張?”

“三十五,五塊錢的講價空間。”

“那不是至少三十?我的媽呀……”

羅敏洪瞪大雙眼:“奸商!”

進貨價才一塊錢,直接翻了三十倍。

這不是奸商,就沒有奸商了。

李昱不以為然:“這叫物以稀為貴,現在不要說陽城縣,就連整個省,新貨最多的是我們,當然要賣貴一點啦。”

羅敏洪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我認為還是太貴,十五塊、十二塊最合適,你訂低一點,不要太貪,賺一點點就可以了。”

賺一點點?

只賺一點點,那李昱何必跑省城去進貨。

那麼折騰,不就為了多賺點。

不然,老老實實拉客,李昱也能積攢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