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進入新世紀,來到千禧年。

內陸地區居民的出行,仍然以腳踏車為主。

遠距離出行,要麼坐班車,要麼坐拖拉機。

擁有一輛自己的小車,哪怕是一輛麵包車,都會被稱為萬元戶,是有錢人的象徵。

別說擺在獎臺上的麵包車,就是麵包車旁邊擺放的摩托車,都不是每家每戶能擁有的。

就拿李昱自個兒來說,他的生活總是落後他人半拍。

當別人騎腳踏車的時候,他只能走路。

當他騎上腳踏車,別人已經坐上了摩托車。

當他坐上了摩托車,別人已經開小車了。

這是李昱沒工作之前的生活,也是內陸縣城發展的普遍縮影。

永遠落後一步,甚至兩步三步。

而在這落後的幾步之間,就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隨便抓住一次,再搭上國內高速發展的房地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產業,那不直接原地起飛咯。

李昱現在差的,就是資本。

資本怎麼來?

李昱昨晚想了一夜,想得頭昏腦漲也沒想明白。

現在,他知道怎麼來了。

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

叫:“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吳勇中獎,得了這輛麵包車以後,他老崽吳大寶便開始在縣城拉客。

主要跑縣城到平陽鎮火車站這一條線,票價是一個成人四塊,小孩半價,中途下車是兩塊三塊不等,後來一路漲到六七塊。

那會兒出省務工或者從外省回來,沒更好的選擇。

坐火車就是最好的選擇,便宜,環境好,空間大,遠不是又貴又髒亂的大巴車可以比的。

而陽城縣就只有這一個火車站,去火車站就必須要先乘小車跑二十多公里。

李昱記得很清楚,沒出一年,吳家就蓋起了三層小洋樓。

那會兒的小洋樓外面還會貼一層10X20左右的白色小瓷片,遠遠望去白花花的,那叫一個漂亮。

過往行人看了,沒有一個不羨慕。

千禧年的陽城縣,房地產還沒開始發力,多是自建房。

自建房也多是一層的瓦房,或者兩層的平房,要麼就是木房子。

三層以上,外圍還貼瓷磚的也就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