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武昌叛亂(第2/2頁)
章節報錯
陸沉解釋道:“陛下龍體,很不好……這些瑣碎國事,能不讓陛下操心,儘量就不要讓陛下操心,太醫說了,陛下應該靜養,若是再點燈熬油的操勞下去,恐怕會有損聖壽。”
顏秀遲疑道:“可這等大事按著不向陛下稟報,如果陛下震怒,追究起來……”
沒等他說完,陸沉笑道:“諸位大人,儘管推到本侯的身上。”
韓光拱手道:“陸侯大公無私,韓某敬佩。”
朱恪搖頭道:“如此大事,豈能讓侯爺一力承擔,若陛下追究起來,朱某雖然位卑言輕,卻也絕不逃避,願與侯爺共進退。”
眾人紛紛表態。
“好了。”劉雍打斷眾人,對陸沉說道:“責任什麼的,等平定了叛亂再說,煥章,事不宜遲,你這就領兵出發吧,萬不能讓武昌的局勢再壞下去。”
陸沉拱手道:“遵命!”
他離開軍機閣,先是回家,告訴幾位夫人即將離京,然後便去往西郊大營,點兵選將。
定遠軍雖然是新軍,可卻有諸多百戰老兵,且經過長時間的操練,各部配合已是愈發嫻熟,就像是一柄剛剛鑄成的寶劍,只等著渴飲敵血,展露鋒芒!
對付由農民組成的叛軍,陸沉並不打算傾巢而出,農民軍畢竟不是正規軍,即便人多勢眾,可戰力一定顯而易見的羸弱,武昌之所以無法鎮壓那股農民造反勢力,陸沉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必是武昌軍主將無能!
所以陸沉只打算帶兩萬將士。
當然,這兩萬人,也已經算是定遠軍的全部主力了。
根據武昌省總督李複用送來的信件,以朱氏兄弟為首的造反農民軍已擴張到二十萬餘人,攻城拔寨,無往不利,各地城縣根本難以抵禦。
可在陸沉看來,這二十萬餘人,多半有誇大其詞的嫌隙,朱氏兄弟造反才不過半月有餘,加上送信件到京都的這段時間,攏共也就二十多天,在這二十多天的時間裡,農民軍擴張再迅速,只怕也絕無可能擴增至如此規模,必是李複用怕被朝廷責備,而虛報數目。
不過若是繼續任農民軍發展下去,形勢可就不好說了。
李複用既然敢將此事奏報朝廷,請求朝廷出兵鎮壓,必定已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農民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勢力定會愈發強大。
所以陸沉不敢耽擱,點完兵,選完將,便帶領全軍出發。
武昌省距京都甚遠,不過全軍疾行,約摸半個月,怎麼也能到武昌省境內的函關縣。
大軍刻不容緩,頂風冒雨,待到函谷縣時,只見函谷縣已經是被農民軍所佔據。
不過縣城留守的農民軍並不是很多,定遠軍幾乎沒費吹灰之力,便將農民軍擊潰。
那些農民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見定遠軍強悍,不過反抗兩下,便全都繳械投降了。
陸沉入主縣衙門,只見縣太爺戰戰兢兢,胸前竟是被縫了一塊補子,上面寫著一行字——
大元順臣,暫留用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