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吉說道:“待送陛下回宮後,奴才便立刻去辦。”

文帝搖頭,不耐煩道:“現在就去辦!”

馮吉一凜,忙不迭地點頭。

就在文帝起駕回宮的下一刻,馮吉便端著毒酒,回到關押方丞的牢房門前。

這酒中下的是“鳩毒”,毒死江沖,也是用的這種毒。

毒死江沖時,馮吉還剩下半包毒藥,不過想著方丞多半也是這種死法,於是他便將剩下的半包毒藥留了下來,不曾想果然不出所料,當真派上了用場。

一日後。

方丞於天牢畏罪自盡的訊息,傳遍朝野。

朝野譁然。

江沖那個陰狠酷吏作惡多端,畏罪自盡也就罷了,可方閣老何以竟也選擇這種方式自我了斷?

難道其中有何貓膩?

許多官員只覺方丞竟會畏罪自殺,委實是不可思議之事,於是文帝的案頭,又多了許多奏摺。

這些奏摺無一例外,都是在質疑方丞的死因。

有的甚至想要開棺驗屍,看看方丞是不是被人所暗害!

不過文帝豈能答應?

摺子全都被他打了回去。

而批覆皆是一般無二,說死者已矣,理應入土為安。

文帝如此批覆,那些質疑方丞死因的官員們竟是出人意料的全都消停了。

因為他們無不是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文帝這般態度,讓他們隱隱猜到,方丞的死,恐怕與這位皇帝陛下,不無干系!

如果真是皇帝殺得方丞,他們自忖再追究下去,豈不是想要給方丞陪葬!

方丞這一死,滿朝震動,而情緒最激動的,當要屬那些儒家官員。

可儘管方丞死因不明,沒有真憑實據,他們也委實沒有膽子豁出性命為方丞討個公道,只能是打碎了牙和血吞,不敢炸毛。

況且,人心是會變得。

許多儒家官員,早已不再那般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