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衡寸步不讓,而陳幸之自然也不會答應甘衡所提出的種種苛刻要求,。

這場和談僅短暫進行三日,陳幸之便憤而離席,回去整兵備戰,放言即便齊軍插手,他也不懼,既然朝廷不同意陳閥提出的條件,那便拼個你死我活!

陳幸之不識抬舉,正中甘衡下懷。

老相隨即發出討賊檄文,怒數陳幸之十大罪狀,擁兵自重,黨同伐異,禍國專權,犯上作亂……凡晉人,當同仇敵愾,共助朝廷,剿滅逆賊,撥亂反正!

後面自然是對那些冷眼旁觀打算坐收漁翁之利的世家門閥說的。

而那些世家門閥顯然也聽懂了,沒有揣著明白裝糊塗,如今的局面明顯對朝廷有利,甘衡從齊國借來的十萬精銳可不是鬧著玩的,陳閥聯軍未必就能打敗齊軍,越過樊城南下。

而若連齊軍都擋不住陳閥的勢頭,陳幸之問鼎帝位便指日可待,一旦讓這位上柱國推翻宇文氏江山,奪取晉國至尊寶座,以其難以撼動的強勁實力,到時必不會容忍眾世家門閥虎視眈眈,定會派兵一一掃滅。

簡單來說,朝廷打敗陳閥,對那些世家門閥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可如果陳閥打敗朝廷,那對於所有的世家門閥來說不啻於是一場災難。

陳幸之目前的勢力已然傲視東晉,倘若再讓其打敗朝廷,擴大地盤,甚至奪取帝位,將來還有其他世家門閥的活路麼?

別看世家門閥大都在坐山觀虎鬥,其實他們都是希望朝廷能夠將陳閥打敗的。

朝廷即便打贏這場戰爭,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威脅,齊軍畢竟借來的,借來的東西當然要還,沒有人會認為齊國會慷慨仗義到為他國捨生忘死、不遺餘力!哪怕代價竟然是朝廷將孟良丘以及贛州兩地割讓!

可陳閥就不同了,陳閥勢力東晉第一,若是打贏這場戰爭,陳幸之再心一狠乘勢奪取帝位,到時諸世家門閥面臨的局面將只有兩種——

歸順!

或者滅亡!

甘衡的討賊檄文一出,一些世家門閥審時度勢,終於是坐不住了,相繼派兵增援樊城,幫助朝廷抵禦逆賊。

當然,甘衡也沒有將希望寄託在這些世家門閥身上,相比於這些暗懷鬼胎的傢伙,他反倒更相信飲馬月亮河的十萬齊軍。

大戰旋即再次展開,陳閥聯軍對樊城發起猛烈進攻,那座擋住南下之路的堅固堡壘,已然被摧殘得千瘡百孔,即便陸續有世家門閥派兵增援,只怕也很難久撐。

不過沒有人覺得大勢已去,也沒有人害怕抵不住陳閥的攻勢而棄城逃離,要知道,老相手裡,可是還有十萬齊軍沒有動用呢。

一旦齊軍加入戰局,沒準鹿死誰手。

所有守城的將士都抱著必勝決心,面對陳閥聯軍晝夜不停地進攻,苦苦支撐,寸步不退!

就連幫忙的世家門閥亦被感染,當然,也是騎虎難下,陳幸之睚眥必報,東晉皆知,他們既然選擇了幫助朝廷與陳閥作對,那麼也只能硬著頭皮幫到底,一旦樊城被破,他們哪怕及時收手,只怕也平息不了陳幸之的怒火,遲早會遭受陳閥的清算!

他們只能咬牙苦撐,只想甘衡能趕緊將借來的十萬齊軍派上戰場,扭轉頹勢。

可甘衡卻貌似沒有絲毫動用齊軍參戰的想法,只說時機未到。

隨著守城戰死的人越來越多,陳閥進攻的勢頭也愈發猛烈,可卻依舊不見甘衡將齊軍調來參戰,諸閥主漸漸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