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找到(第1/3頁)
章節報錯
出了皇宮,陸沉仍在咀嚼著文帝所說的話。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叫做不打自招。
如果文帝沒有往心裡去,又為何舊事重提?
解釋,未嘗不是掩飾。
看來那件事,陛下仍舊是耿耿於懷啊。
陸沉心情有些沉重,被皇帝耿耿於懷,而且還是睡了其掌上明珠這等按理說本該不可饒恕的大事,實在是不得不讓人煩惱。
伴君如伴虎,為了能夠在兇險叵測的朝堂上站穩腳跟,平安上岸,他已是謹言慎行,如履薄冰,就是怕被坐在帝位上的文帝所猜忌,落得個萬劫不復、屍骨無存的下場。
可沒想到,一切的小心謹慎,籌謀計算,全都敗給了一杯摻有春藥的茶……
陸沉也是無可奈何,索性也不再庸人自擾。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皇帝位居九五,固然俯瞰眾生。
可眾生卻也未必全都是束手待斃的羔羊。
陸沉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人,從文帝驅逐儒家老臣,他便已看透了那位皇帝陛下的本性——冷酷,無情!
無論他受到文帝何等樣的偏愛、倚重,他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大意。
他功勞再大,還能大過為齊國兢兢業業幾十上百年的儒家嗎?
儒家當年如何?
被文帝何等倚重,最後還不是下場悲慘?
內閣幾位閣老盡皆被驅逐,掌握六部九卿等中樞衙門的儒官亦被盡數罷免,餘者亦在後來徹查貪腐中被趁機清算。
雖然儒家人多勢眾,如今儒官仍舊佔據半個朝廷,可卻已盡都被磨去血性,猶如忠犬!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所以陸沉再是得意,亦從不敢得意忘形。
這也是他不願鐵面執法,造成與百官撕破臉的真正原因。
從進入朝堂的那一刻起,他便已著手鋪就退路。
沒有人知道,不屑於拉幫結派的督監院院長,其實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頗具規模。
依靠這些無人知曉的力量,陸沉有六成把握,一旦文帝翻臉,他依然可以全身而退。
縱然他如今所具備的實力,還遠遠不能與當初的儒家相比。
可在他看來,儒家之所以落得那般下場,原因無外乎兩點。
一,便是鋒芒畢露。
而二,則是不做反抗,束手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