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這世間真的有仙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陸沉搖頭道:“既是夢境,自然虛無縹緲,難以捉摸,草民亦是不知,只道是仙閣,好奇而入,只見其中有聖人盤踞,坐而誦章,曰經典古籍,曰縱橫謀劃,曰天文地理,曰大道至理……草民不覺被吸引,盤坐一旁,細細聆聽,漸覺心靈得以滌盪,塵風洗盡,纖塵不染。”
“如此似過千百年歲月,亦似也就三兩日的光景,那聖人突然指著草民說:‘爾塵根未盡,自當去也’,草民隨即驚醒,才知自己原來未死,聆聽聖人教誨,也只不過是一場虛實難料的夢境而已。”
話說到這兒,文帝有些明白陸沉的意思了,打了個“哈哈”道:“照你這般說來,你之所以會有如今這般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因在夢境聆聽聖人教誨使然了?”
陸沉忙是拱手道:“雖然聽上去荒謬絕倫,可事實正是如此。”
“聖人教誨,如禪音哼唱,使得草民心無旁騖,心境亦漸漸得以超脫昇華。其所曰諸般道理,字字如驚雷炸響,震撼人心,草民只聽個大概,許多更是不明其意,但耳濡目染,只學得一分,亦是非同小可。”
“陛下定是以為草民是在胡言亂語,然草民之言,聽上去雖有怪力亂神之嫌,卻句句屬實,絕不敢欺騙陛下,請陛下明鑑!”
文帝皺緊了眉頭,目光中頗帶審視意味的盯著陸沉。
見他神色真誠,不似作偽,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難不成這陸大,當真是經歷過這等匪夷所思之事,方才有如此翻天覆地之變化?
如果說他以往是在偽裝,仔細回想,實在不像。
他原先那種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就如同烙印在骨子裡一般,由內而外,惹人厭煩,若本質上真是溫馴謙恭之人,恐怕很難裝的出來。
再就是他現在的才華驚世、見識超群,如若是早就如此,刻意隱藏,不露分毫,仔細想想,也怕是無稽之談。
他為何這麼做?
明明有傲視天下的才華見識,卻故意裝作胸無點墨,甚至被朝野上下盡皆背後罵為酒囊飯袋,他圖什麼?
也許他說的是真的,是在夢中聆聽了聖人教誨,方才有如此轉變。
雖然這種事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可實在是沒有第二種合理的解釋,解釋他為何非但和從前截然不同,而且驟然變的滿腹經綸,乃至於博得“詩仙”這般稱號。
文帝思來想去,漸漸有些信了。
因為他越想越覺得陸沉以往是在偽裝的可能性要小之又小,就算是想要低調,又何至於低調到被罵做酒囊飯袋的地步?
再者,陸沉從前若有今日之見識,又豈會和當時就已顯現出幾分不臣苗頭的衍王交好。
陸沉今日的變化,恐怕唯有在夢中聆聽聖人教誨這般匪夷所思的事方能解釋的通了。
“既是如此,還望你好生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機緣,莫要將聖人教誨,當做耳旁風置之腦後,理應克己修身,日後也好成為我國之棟樑,不要再讓你陸家門楣,在你身上蒙羞。”
文帝重用儒家,可並不代表全然信奉儒家,對世俗難以理解的神異之事從不報排斥態度,因為一直對“君權神授”堅定不已,所以對儒家“怪力亂神”的學說打心底裡是嗤之以鼻的。
倘若怪力亂神是正確的,君權神授豈不就是笑話一場?
他相信世間有神的存在,自然而然便對陸沉這頗有神話色彩的措辭信了幾分。
沒想到信口胡謅之言,文帝這般輕易就相信了,陸沉有些意外,原以為還得再廢些唇舌呢,當即拱手道:“上天再造之恩,陛下良苦用心,草民自當謹遵聖人、陛下之教誨,克己修身,勤修不綴,為聖人繼絕學,為齊國開太平!”